学习故事背景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丽娟
摘要:“学习故事”是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新西兰已经提出并实践多年,但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一评价体系的内涵、理念和操作方式还比较陌生,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模式,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改变教师观念,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幼儿来说,可以有效的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操作动手和思考能力。虽然其形式较为的自由化,但是并不意味着让幼儿处于放任状态,教师在其中所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
将“学习故事”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当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将会极大丰富“学习故事”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区域活动中运用“学习故事”研究中,提供实证支持,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在关注“学习故事”在教师群体运用上,开始研究“学习故事”的运用。
关键词:学习故事、区域活动、教师角色定位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背景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学习故事”
首先对于 “学习故事”而言,在教育领域并未有特别明显的界定,教育专家Margaret Carr提出了这一理念,她指出关注“学习故事”,不是在乎它的形式,而是它背后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它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本论文运用的“学习故事”,主要是运用学习故事的价值理念、叙事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基本结构。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
1.“ 区 域 活 动” (area activities), 也 叫 “活 动 区 活动”, 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 “开放教育”, 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在我国, 该概念更多地称为 “区角活动”。“在我国托幼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早已存在。”“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 例如, 游戏区(playing area)、学习区 (learning area) 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 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 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刘焱的这一观点, 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 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 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 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 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2.“教师的角色”主要都是从教师的职责和行为要求(期待)来把握作为教师的“角色”。在笔者所能查阅到的关于教师角色研究的文献中,对角色概念的界定都是一致的,基本上都将角色界定为“与社会成员的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或者“与社会成员地位和身份相联系的期待行为”。界定的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从角色理论的鼻祖米德的经典著作《心灵、自我与社会》中借用的;第二种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教科书和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辞典中移植过来的;第三种情况是对角色概念干脆没有界定,但在概念的使用上默认了上面提到的对角色概念的界定。
二、学习故事背景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幼儿园发展的意义
“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幼儿来说,可以有效的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操作动手和思考能力。虽然其形式较为的自由化,但是并不意味着让幼儿处于放任状态,教师在其中所担任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主要提供基本的活动环境管理以及引导,促进幼儿能够安全、积极的享受活动。幼儿教育上,由于不同的幼儿个性的需要,因此需要满足幼儿自身的发展来提供符合幼儿情况的教育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情况开展的流行性的课改方式。区域活动可以满足幼儿自身对事物的好奇心,发挥出幼儿充分的自主动手能力,其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要做好活动管理,但是不能过分的介入活动,主要起到活动维护和引导工作。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关系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它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方法以至生活习惯,因此,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成为帮助幼儿有效完成区域活动的重要条件。
“学习故事”是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在新西兰已经提出并实践多年,但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一评价体系的内涵、理念和操作方式还比较陌生,本课题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模式,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改变教师观念,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如何开展学习故事背景下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幼儿园工作实践中,学习与理解“学习故事”。通过研究,了解幼儿教师关于“学习故事”的运用进程,进而将“学习故事”在区域活动领域的推广范围提升。具体目标包括:
1.提高幼儿教师在“学习故事”方面的相关要素运用的能力,转变教师关于幼儿评价方面的观念与行为;
2.提高幼儿教师参与“学习故事”活动的积极性;
3.根据“學习故事”来发掘兴趣点或闪光点,进而将其转变为活动课程,在“学习故事”和课程之间建立起一个密切的有效连接,让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
通过对“学习故事”内在的结构及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与我国目前的相关国情和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进而确定了“学习故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研究的具体内容。
第一,论文相关问题的理论梳理。主要包括对学习故事、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等问题的文献综述化及对现有研究的评议。
第二,对教师使用“学习故事”三段式进行研究。研究教师对“学习故事”中的注意、识别以及回应的了解和对该结构的撰写模式的掌握情况。在行动研究步伐的推进中,让幼儿教师深化关于“学习故事”结构要素的掌握与运用。
第三,运用“学习故事”主体参与的研究。“学习故事”追求的是一种主体多元化参与,主要包括师幼分享式互动、教师反馈与评价。而本研究则是从创新的角度,侧重于教师与幼儿分享式互动,而将教师定位为阅读和不断反馈。这一思路本身是属于“学习故事”开展的题中之义。随着行动研究的推进,提高教师、幼儿参与“学习故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和家园互动。教师通过对“学习故事”的阅读和不断反馈,了解幼儿不在幼儿园时的学习过程,促成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根据“学习故事”生成课程的研究。“学习故事”不仅是记录幼儿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相关活动课程产生的依据,通过阅读教师对“学习故事”中隐含的学习兴趣的挖掘,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保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9.
[2] 蔡春美,洪福财.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刘俐敏.幼儿发展评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刘晓颖.发现儿童的力量[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6] 苏晓倩.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7] 王烨芳.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8] (美)Janice J.Beaty 著.郑福明,费广洪译.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 (美)Warren R.Bentzen 著.于开莲,王银玲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
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0](新西兰)玛格丽特·卡尔,温迪·李著.周菁译.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11]李会敏,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02):50-51.
[12]邱淼.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上),2014(03):24-25.
[13]师会芳.浅谈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的相关问题[J].教育艺术,2005(03):42-43.
[14]胡芳.教师角色的总体性观照及其检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0(24):3-7.
15[]陆雪莲.教师角色定位对师幼互动的影响[J].广西教育,2017(45):69-70.
[16]时亚红.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J].成才之路,2018(04):67.
[17]李春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5):167-169.
[18]施雁.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新教育,2016(16):60-61.
[19]丁萌.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宁夏教育,2016(06):64-65.
[20]陈丽婷.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考试周刊,2016(25):191.
[21]王虹.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引导性角色定位的思考[J].好家长,2015(21):33.
[22]卢晓静.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山东纺织经济,2014(11):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2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