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的复州皮影保护与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一诺 张阳
摘 要:皮影的传承保护工作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皮影艺术的特殊性,在进行传承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坚实的群众基础,并配合市场化,实现全社会自发地对皮影艺术进行传承的目标。文章通过从皮影的概念入手,对当前皮影传承保护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构建皮影传承保护的群众基础和市场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实际的工作形成帮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传承
注:本文系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光影中的非遗’复州皮影创新设计研究”(201910841036)研究成果。
一、皮影的概念
皮影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以便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大一月起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部分地区,皮影又被叫做“灯影戏”或是“影子戏”,从这个名字中,可以一定程度上窥见皮影的特征。从皮影的起源来看,由于其是起源与劳苦大众,因而其中的乡土色彩较为浓重,但皮影在朴素之中,又存在着浓郁的浪漫气息,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怀的直接表达。
皮影最早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在当时又被成为羊皮戏。皮影戏的起源与古代弄影幻术、民间弄影之戏、古代镂皮雕饰、民间剪纸造型、祭祀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就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之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九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之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山西皮影的演出实况。
皮影戏种类繁多,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皮影的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在中国各地都是大同小异的。在制作方面,皮影首先是将牛皮、驴皮或羊皮等兽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调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同时,制作过程中,为皮影的身体和两手安装上三根竹签,即可操纵表演。
二、当前皮影保护和传承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皮影的受众群体较小
在以往的皮影传承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民间的自然传播。由于过去人民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皮影戏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无法为更广泛的受众带来精神享受。当然,这种传承方式也为皮影带来了强烈的地方特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严重地制约了皮影获得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从而为皮影的传承保护形成了阻碍。此外,随着电视、网络等的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向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皮影受众进一步缩水。因而,当前在对皮影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到皮影传承中的历史问题,通过增强对传统皮影艺术的研究和内容上的发掘,让传统艺术能够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让人们能够准确地对皮影形成认知,并逐步了解到皮影文化的深刻内涵;其次,电视、互联网等新的媒介形式出现,对皮影的传承形成了挑战,但也是一个新的契机。当前的皮影尚未能良好地与互联网和电视等媒体进行充分融合,因此,皮影传承保护之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传统艺术与当代的媒体进行结合。在解决对皮影文化的深度研究、发掘和拓宽受众面的问题之上,皮影的传承和保护才能获得切实有效的落实。
(二)相关的资源不足
皮影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之中,需要以充足的资源来进行推动。在当前的皮影传承保护之中,政府的参与度不高,导致社会各方的资源难以进入到皮影传承保护中,以当前皮影的商业化、市场化为例,在缺乏政府牵头的情况下,相关组织无法与皮影传承人进行准确的对接,进而导致市场化的失败。从政府的角度来讲,皮影的传承与保护由于其产品的特性,因此无法直接进行市场化,而是需要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来帮助当地皮影艺术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研究,从而为市场化提供充分的条件,但部分地区的政府由于自身财政能力比较有限,无力实施相关的传承保护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应当通过转变思路的方式,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来降低社会资源进入的难度,以此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来推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此外,政府还应当对当地的皮影艺术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现状形成比较明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系统而可靠的皮影保护传承方案,通过多方协同的方式,共同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的传承和保护。
(三)传承人数量少
皮影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以往,皮影是皮影艺人的谋生工具,因此其具有进行传承的动力,而在当代,由于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传统的皮影艺人能够脱离皮影进行生活,同时皮影对于表演艺人而言,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这是造成皮影艺人逐步减少的主要原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皮影艺人主要是当地农民,而当农户全力从事皮影艺术的时候,其生活将难以得到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虽然得到了相关各方的重视,并且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皮影传承人的生活保障制度,但整体而言,相应的保障力度仍然较小。
同时,由于传承人数较少,当前皮影戏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剧目陈旧的问题。传统的皮影戏剧目,往往是通过对古代民间故事和文学故事进行戏剧改编,从而形成的剧本。这些剧目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虽然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而作出了一定的更新,但整体上仍然与当前的时代精神有所差异。在这一前提之下,在皮影剧目之中引入新的文化和思想内容,推動皮影戏的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当前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必要的,而达成这一目的,需要扩充皮影戏剧的传承人数,促进新思维在皮影创作和演绎之中的应用。
三、皮影的传承与保护策略
(一)展开资源整体调查,借助新平台进行推广
当地政府首先应当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从而掌握当前的皮影保护整体趋势。各地的皮影保护传承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调查的基础上,相关单位可以针对皮影传承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以政府和政策作为主导,引导当地的平台来进行皮影的整体推广。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当前各个地区都已经具有了比较有特色的互联网传播渠道,所以可利用当地的特色平台,如当地的互联网门户网站、当地的新媒体平台等,从而在当地年轻群体之中,实现对皮影戏的推广。在线上平台之外,当地政府还应当积极开拓线下平台,为皮影推广搭建舞台,如部分地区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以政府牵头的方式,在当地的线下平台来进行皮影戏剧的表演,从而增加皮影在普通群众中间的曝光度,以此实现对广大群众进行推广的目的。
(二)加强自身建设,丰富皮影表演内容
当前皮影戏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相关人员数量、素质的不足,从而导致皮影对新文化、新元素的吸收不足。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依靠对当前内容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才能实现与当代文化环境的高度契合。
传统皮影之中,人员的数量不足,首先要通过完善从业人员生活保障制度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安心从事皮影保护与传承;其次,传统上皮影通过师徒关系进行传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皮影从业人员的进一步扩充,针对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应当通过引导皮影走进校园,安排当地学校开设部分皮影课程,从而为皮影专业人员的培养提供合适的渠道。在多种举措共同递进的方式之下,可以有效为皮影的传承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同时,在传承保护过程中,相关单位还应当通过组织专门的交流会议,推动区域外的皮影艺人与当地的皮影艺人进行专业的交流,从而实现皮影艺术在内容上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当地皮影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三)加快商业化进程,实现皮影艺术的经济效益显现
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多地依赖于政府和政策进行保护,从而导致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进行一段时间后中断。因而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需要立足于市场,形成内在的传承和保护动力,才能实现皮影传承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在商业化的过程中,皮影首先应当对自身的剧目进行一定的调整,结合当代的元素来更好地契合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形成稳定的市场。由于年轻人是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群体,在进行剧本编排的时候,应当让皮影的主题内容更加倾向于该群体,通过融入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情感、流行文化等元素,来推动皮影的市场化。其次,在传播和表达方式上,皮影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现代化改造。传统的皮影表演方式受限于场地,因而受众群体是较小的,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且其受众是全体网民,因此针对性地在传统互联网平台和移动平台进行戏剧内容的发布,能够切实地帮助皮影进行推广。最后,在传播渠道的创新上,还需要结合部分线下的渠道,如通过LED屏幕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进行播放。同时传统皮影艺术由于唱腔、发音的关系,导致观众难以对其中的文字内容进行辨析,而通过LED可以进行唱词的展示,从而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到其中的内容。
四、结语
皮影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借助于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以政府为核心,以政策为导向,首先通过增强普通群众对皮影艺术的认知,让其对皮影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其次在拓宽皮影的传承保护范围,调动起社会对皮影艺术的关注,构建起比较坚实的群众基础,以此来帮助后续工作的开展;最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让皮影形成传承保护的内在动力,实现自发、自主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吴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以华县皮影制作工艺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4):277-278.
[2]佚名.甘肃省会宁县皮影戏传承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8(18):66-68.
[3]沙垚.鄉村文化变迁:阶段、维度与意义:以华县皮影为例探索民艺传承的内在困境[J].全球传媒学刊,2014(1):138-148.
[4]陈兴华,脱建华.环县道情皮影的生存现状和困境[J].祖国,2017(24):79.
作者单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3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