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单招教学中如何实现化工原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学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发展方向和重要培養目标。尽管相关政策和制度已经颁布,但在执行方面由于资金、设备、教师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动。另外,由于缺乏创新教材的指导,课程内容相对单调单一,导致化学工程原理教学内容显得不新颖,不能引起学生对化学工程原理课程的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没有提高。因此,以此为中心展开讨论,并希望对改变当前教学现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单招教学;化工原理;创新
  一、合作教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个体应该运用积极的思维框架来获取知识,教学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的中心目标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中职单招生的化工原理教学,应该如何创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呢?我是以案例入手,让学生进行讨论展开教学的。首先,我会给出相应的案例情境,提出需要学生探讨的问题,根据课前的观察将分成若干组,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小组得出结论并汇报后,由我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牢固,与此同时也可以防止学生因为课程烦闷产生懈怠情绪。例如,讲到“热传递的基本方式”时,我会给出几个生活现象,具体包括暖水瓶瓶胆为镀银的、暖水瓶是双层的、暖水瓶有盖子、沙漠中行走包裹严实却不会感到热,还有处于同一温度时,将手放在铁上比较凉快,放在书上温度略高,放在棉花上就会觉得很暖和。让学生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原因,找出相应的规律,继而得出热量传递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教学法
  知识并不是记忆的结果,而应该是带着渴望去寻找的结果。针对中职单招生学习主动性差,对学习无法提起兴趣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欲与探索欲,循序渐进地养成能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化工原理属于工程科学类的课程,其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与实用性。另外,走单招渠道的学生的特点在于敢于尝试新事物,动手能力强,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将可行性实验带入教室,激发学生对化工课程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观察,并将突出表现记录下来,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分析实验的原理,最终得出可行性结论,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表述。此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还能够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例如,讲解流体流动形态时,教师就可以将小型袖珍性质的雷诺实验装置搬到教室,学生可以一边听教师讲解,一边操作实验,从中汲取知识。
  三、理实一体化
  因为教学过程中会有不同因素影响,加之教授理论的老师普遍认为实训部分的内容就应该由实训老师讲解,所以在综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现象。现阶段的化工原理理论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理论教师仅负责讲授理论,实训中的内容很少讲到。为有效改善此状况,我认为应该促进理实一体化的进程,避免教学目的无法达成,学生也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讲到Moody图时,不但应该给学生讲授如何应用Moody图,还应该讲授在实际的环境中要怎样绘制与测定该图,从根源上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让其在实训中巩固理论知识。
  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讲解,学生则按照教师安排进行学习,那么,教师所指定的计划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效果又是如何?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依据,以此评判。过程评价在现在的中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理论教学中应用比例较少。也有部分学校虽然有所应用,不过主要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略了过程评价的作用。从中职单招生的角度来说,如果仅仅应用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会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不好的学习风气。例如,很多学生将此评价看得更加功利,等到期末了才会开始复习,甚至忽视此重要性。还有的学生临时抱佛脚,用作弊的方式应对考试。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无法最大限度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学生的认识不准确,可能在后续的教学计划制定中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后期的教学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学不到更多知识,还会逐渐养成消极的心态,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下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给学生布置部分在其能力范围内的小任务,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只有学生完成这些小任务,才有可能通过这门考试,会在很大程度上改正学生平时不学的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锋. 创新中职学校化工原理教学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71.
  [2]纪海明,张斌,吕宜春.化工原理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化工管理,2017(36):29-30.
  [作者单位]
  常熟市滨江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5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