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充分发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优势,作者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化工原理》;课程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197-02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关概念解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授课教师讲课,另一半的课堂时间则分配给学生,并以师生课堂互动的形式实现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又可以称之为PAD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指的是将教师教授与学生讨论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将其一半分给教师进行知识教授,将其另一半分给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由讨论,并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的时间对学习进行自主安排,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达到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弱的问题,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二、《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也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由于《化工原理》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很多,而且十分复杂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化工原理》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当前《化工原理》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化工原理》这门课程对学生化学基础要求较高,所以对于那些化学功底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这门功课时非常吃力。然而,他们并没有迎难而上,而且很“机智”地“知难而退”,采取规避风险的方式来避免遭受《化工原理》的“折磨、虐待”,结果导致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化工原理》课程内容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为基础,以动量守恒、热量守恒、质量守恒为准则,介绍化工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操作原理、工艺过程计算、典型设备的造型及设计。所以如果学生连这么基础的知识都不具备,那么学习这门功课真的是非常困难。
  2.师生都不重视实验课程。《化工原理》实验部分在《化工原理》课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开拓创新、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的重要环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并且学会利用化工过程技术与设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较为先进的测量手段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在化工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然而,如此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却总是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更难以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化工原理》实验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而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这种“因噎废食”的教学方式却并不可取,并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不断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目的。
  3.教学方式单一。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完全依赖于PPT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教学的新意,从而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化工原理》课程内容本身就很枯燥无味,加上教师所采用的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式更使这种情况恶化。而且《化工原理》重在应用,教师在课堂上以纯理论的内容“应付”学生,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到对应的案例,那么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非常乏味,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不要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而且还要善于选取身边素材,保证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多交流,集思广益,听取他们的建议,探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新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当前在开展《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有必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也成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一分子,让他们不再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掰开课堂,将自主学习内核添加其中。“对分课堂”的独到之处在于其把讲授理论知识与讨论过程巧妙错开,让学生在两个环节之间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更方便、及时地把这部分内容消化掉。换句话说,“对分课堂”其实就是将课堂时间一半用于正常的教学,而另一半则用于师生之间的讨论。其最基本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化工原理》这门课程内容复杂,很多学生在听完教师所讲内容以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向教师请教,那么时间久了以后,学生对于提问题的兴致就会越来越低,就会使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学生所产生的知识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在后续复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吃力,甚至还会打击他们对于这门课程学习的信心。而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当堂得到解决,这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把问题留在课下,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化工原理》这门课程。
  2.用合理的期望评价学生。在实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布置作业对整个教学模式作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作业是连接课堂教授与课堂讨论的重要纽带,在选择作业内容时,要保证其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为开展深入、有意义的小组讨论过程做好准备。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不仅代表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对于《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一种态度。在对学生所上交的作业进行评价时,要从“交作业了”、“认真完成了作业”、“经过认真思考并有创新性的作业”三个等级进行评价,从而与传统评价作业结果的划分区分开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深入钻研“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将其应用到《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当中。   四、結语
  一言以蔽之,传统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探索性,这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阻碍。“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其运用到《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对解决教学弊端,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廖益强,陈礼辉,黄彪,等.化工原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东化工,2011,38(3):211-212.
  [2]陈艳希,廖益强.浅谈独立学院化工专业学生学好《化工原理》的教学体会——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山东化工,2015,44(24):129-13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Split Classroom" in the Cours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LIAO Yi-qiang1,LU Ze-xiang1,ZHANG Hui1*,FAN Li-wei2,CHEN Li-hui1
  (1.College of Material Engineering,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spli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the author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in the teaching mode of "split classroom",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re deeply analyzed,on the basis of thi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li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Key words:"spli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Chem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course teaching;ques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9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