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农作物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土地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当今时代,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需求量也随之增长,此种情况下,开始深入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以此緩解粮食供求问题。基于此,对于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高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30047
  引言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农作物栽培与高产影响因素。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定程度上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只有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有效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才能研究出各种新栽培技术,稳步提高作物产量,实现高效高产目标。因而,农业生产中,加强研究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概述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农业产业中,常见农作物栽培技术包含:配方施肥技术,利于保障作物施肥水平;修筑梯田、节水播种及化学抗旱融为一体的旱地农作技术;小畦沟灌,以及间隙性水流灌溉等技术;轻简栽培技术,地方综合治理中,中低产增产技术体系。此外,合理密植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是合理应用阳光资源,优化作物光合作用。作物增产总技术中,该技术占比达到25%。作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及光化学之间相互作用,如果某一环节出现误差,就会对光合作用效果造成影响,所以作物种植中,整体与个体关系充分了解基础上,合理确定作物种植密度。作物实际栽培中,以上技术与作物产量密切相关。实际栽培中,全面了解各细节问题,掌握作物不同生长规律,以此科学选用栽培技术,尽可能提高作物产量。
  2 影响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因素
  2.1 作物播种时期
  适当地播种时期,能够为农作物健康生长与高产提供保障。只有在适当时期有效播种作业,才能为种子提供温度与水分适宜的发芽环境,以此确保农作物良好生长。播种时间太早或太晚,都会对作物后期生长造成影响。农作物播种过程中,还要注意播种方法,尽可能选择利于农作物生产的方法进行播种作业。所以,播种作业过程中,必须要对农作物栽培技术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2 作物种植密度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栽培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其自身光合作用,因而实际栽种中,必须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以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光照与吸收环境,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提升作物对光照、水分及土壤等营养物质使用效率,尽最大可能提高产量。例如,小麦种植中,如果密度太大,单个植株生长空间被缩减,削弱了作物对光照、水分及营养的使用效率,植物光合作用效果大打折扣,作物产量得不到保障。假若作物种植密度太小,单个植株虽然能获得充分的光照、水分与营养,实现了最大化光合作用,但也只能提高单个植株产品,总产量依然不高。因而,农作物种植中,必须要严格控制种植密度,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与光照,使粮食产量得到全面提高。
  2.3 作物田间管理
  播种后,农作物田间管理主要指疏松与压实土壤、补苗与定苗、中耕松土、施肥培土、灌溉、病虫害防治及保温防冻等工作。其中,中耕松土是指农作物幼苗生长阶段,重复翻耕2行植株间土壤,除草的同时保持土壤疏松与充分的氧气,加快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呼吸分解,提升养分含量。田间管理中,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影响着农作物正常生长;肥效高低与肥料质量相关,且与施肥方法是否恰当联系紧密;只有结合土壤实际情况与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量,科学配比肥料元素,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才能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
  2.4 传统作物栽培理念
  现阶段,农业生产中,严重的小农经济意识是农作栽培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栽培理念中,重作物栽培轻田间管理、重施肥轻病虫害防治。现代种植技术使用效率不高,使得栽培技术与当地农业生产不一致。此种情况下,必须要转变传统种植理念,应用科学方法管理,增加田间土壤肥力,尽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2.5 其它综合治理不利因素
  当前,农作物生长中,受各种负面因素影响,产量难以提高,不利于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如:田间施大量化肥,经过一段时间后,土壤出现板结与酸化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壤肥力,继而严重影响到农作物产量。所以,土壤肥力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做好深度翻土。因而要培育优良品种,要详细分析栽培技术,以此全面提高种植水平。
  3 农作物产量提高的途径
  3.1 借助基因技术改善作物性能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极大地满足了基因技术改进需求,改进优良基因基础上培养病虫害抵抗能力强、幼苗发芽率高的作物品种;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改变农作物自身形态以及生长周期等,使得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得到延长。在适宜的时期收割农作物,满足大面积现代与机械化的作物试验基地,有效降低农作物自身对环境产生的限制与约束,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实现高产目标。
  3.2 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改善
  农作物栽培时,生长环境直接决定着作物能否健康生长,与此同时,光合作用时间与营养物积累,也会影响农作物栽培品质。因此为了确保农作物光合作用时间充分,提高光照资源使用效率,利用间作套种或人工延长光照等方式,提高光照与土壤等资源使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生长环境,减小种植成本,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此外,还应科学确定土壤成分及结构,严格控制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透气性及酸碱性等,对作物生长土壤进行科学调整。
  3.3 现代化栽培技术的合理应用
  农作物栽培中,土壤翻耕、作物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是其主要栽培技术。因此实际栽培中,可有效应用现代种植技术,提升作物栽种产量。对土壤进行科学翻耕,保障其播种条件;根据所种植物大小,明确其播种空间;根据土壤所含水分,合理选用灌溉技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保障;对土壤表层进行积极翻耕,清除田间杂草,保障土壤氧气含量充分,为农作物创造优良生长空间;依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养分含量与土壤类型,合理进行施肥,以此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保障其健康生长,从根本上实现农作物高产增收的目标。
  3.4 种植密度的合理规划
  农作物播种中,其种植密度对农作物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实际种植中,必须要严格控制作物种植密度,结合实际空间,合理分配作物种植数量,为植株正常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与光照。对农作物种植密度做好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合理应用有效资源,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5 田间中耕除草
  农作物生长中,作物中耕除草是必不可少的,以此确保土壤保持良好的透气性,氧气含量、水含量及其它有效成分充足。雨水量大的时候,利用中耕可减小土壤水分含量,以防雨水浸泡作物根部发生过涝问题。反之,雨水匮乏时期,利用中耕可有效减弱土壤水分散失量,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高产目标,深入研究农作物高产栽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农作物栽培中,要合理选用播种品种,改进作物栽培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率。另外,提高现代栽培技术应用效率,科学栽培与严格管理同步实施,以此为作物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保障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罗玉鑫.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J].农业与技术,2019,39(16):100-101.
  [2]徐淑敏.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2):36.
  [3]李涛文,黄成莹.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4):31-32.
  [4]王聪颖.论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2018(06):54.
  作者简介:
  李庆友(1976-),男,本科,农业技术员,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1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