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路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亮

  摘 要: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遭遇复杂化、多样化的问题与困境。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管理的现实需要;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学生所有管理问题。社会工作的工作机制、工作理路、工作方法及工作内容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为解决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遇到的复杂社会问题,解决高校学生的后顾之忧,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保障高校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理念的高度契合有助于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学生所有管理问题;方法的互鉴有助于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关键词:社会工作;民办高校;管理路径
   新时代新的历史背景之下,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迅速发与壮大,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向,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新时代契机。高等教育的服务性特点愈加突出,民办高等教育的服务性特点也同样更加凸显。学生社会工作的引入,其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一、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实困境
  高校学生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与价值取向。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场域在高校内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说,高校的学生管理的是以学生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前提的,这也是高校办学的基本规律。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內容,其管理模式、管理思路多为公立高校管理的移植与复制,以政治教育为主导、集体管理为主要方式,工作方法偏重于灌输式教育和规范式约束,结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1]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遭遇发展的诸多现实困境。
  (一)管理理念难以适应当前学生管理的现实需要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是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的复制与翻版,某种程度上在适应民办高校管理特点上有所改变,但仍遵从传统高校的管理主义,缺少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思维,学生仍然处于集体管理思维之下,往往忽视学生个体的利益诉求,忽略管理的过程。同时,传统的高校管理主义,多集中于事务性、系统性工作的完成,进而缺乏工作的整体性、延续性与层次性,整体目标模糊化,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管理理念的滞后,导致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难以有新的突破与更好的发展。
  (二)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当前学生所有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文化的不断更新,相应地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角色,难免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多元文化所倡导的个性文化,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个人主张与个人利益的意识不断强化,传统管理方法难以应对学生对个性文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个性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问题也愈加复杂多样,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重学生共同的利益、主张的关注,面对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完全解决学生的现实需要。
  二、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路径
  学校社会工作是依据社会工作原则,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解决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可能引发及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的专业服务。[2]其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包括少数在学习和“社会—情绪—文化”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服务领域扩及家庭和社区,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也提供各种协调、咨询与服务。[2] 社会工作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目标上具有相似性、契合性,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及内容为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一)理念的高度契合有助于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工作的理念在于助人自助,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与优势改变困境,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两者发展的价值起点,前者强调规范、约束与预防,而后者预防、治疗和发展并重,两者的工作内容高度契合。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理念上应以理念培训、宣传为介入手段,提高学校管理者的理念认知程度,提高社区、学校、家庭的认可度,促进社会工作理念的有效介入。
  (二)制度的互补有助于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社会工作之所以要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是因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自身存在问题与缺陷,难以适应当前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工作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个体发展的需要。但是社会工作能够在高校管理中发挥作用,这就需要社会工作的工作者要积极介入学校管理,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与内容融入到具体工作当中,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被广大学生所接纳、所信任,为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介入的发展的空间,进而形成两者间的优势互补。
  (三)方法的互鉴有助于社会工作介入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社会工作本质上属于服务型工作,注重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优化个人品质,增强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主要的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社区工作法和综合活动法,充分尊重个体发展、个性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工作方法,会赢得学生的认同。通过学校、社区及家庭间的积极互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学生与学校之间建立了和谐互动氛围,可以很好地缓解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张力。[3] 两者相互借鉴,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江苏高教,2004(06):71-72.
  [2]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77.
  [3]程毅.嵌入、建构、增能: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拓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101-104.
  作者简介:李亮(1982-),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2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