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柳存禄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一定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应用情景式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时的具体现实环境,情境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個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反思和改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0B-0083-02
小学数学中所提到的情境教学是指将教材中的理论化知识点比拟为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要求老师结合生活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目前,已经有不少学校开始应用情境教学方式,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一、 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意义
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就是对数据的计算,这就需要学生必须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选择计算方式进行计算。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埋下伏笔。但是,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比较差,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其思维逻辑能力,比如情景创设,将比较模糊的数学知识点变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二、 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生都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老师在课堂管理也比较头痛。而在数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如可以充分利用活泼好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必会产生知识学习兴趣。如,在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教学生自己动手折叠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图形,让学生认识折出来的图形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或者是通过平移可以得到的图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就能对图形的特点进行很好的掌握,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学到了知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利用心理特点创设情境
比如,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课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模拟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比比谁最准。首先,在进行游戏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第一组发一个文具盒,第二组发5本教材,第三组发一个书包(书包装一个文具盒和5本教材),然后让小组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重量的估计,并填入到表格中去,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称重,看看哪一个小组的重量估计值比较准确,并对最接近答案的小组进行奖励。通过这种心理估算的方式,来锻炼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三)创设有冲突的质疑情境
数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要进行思考,在老师讲解了知识点之后,学生要善于利用,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而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需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思维中去,为学生创建适合思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搭建探索的平台,提出疑义,以求解决问题的形式,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实际设计出更精彩的教案,并根据学生以往学习中出现的情况设计有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引导,把数学问题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外,学生只有心中有了对学习问题的疑惑,才会自己想方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对数学知识的最好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创设情景模式的时候,教师还需注意问题情境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课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找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比如说教学关于《体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乌鸦喝水这个故事来引发学生关联到课题的理解,把小石子放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后,石子和水有怎样的变化?而最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个启示说明了什么,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对问题的理解。这样再返回到新知识“体积概念的理解”上来,就会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
(四)以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主要围绕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展开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就要创设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情境,用数学自由的创新思维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学习,进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来分析。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年龄段合理地创设情境,可能就会以最简单的“龟兔赛跑”来举例子,通过围绕圆形的花坛进行赛跑比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来讲述“圆的周长”是不是不太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呢?高年级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多数是凭借思维创新及自主交流的情境,只有低年级学生才会以想象来描绘和设计学习情境。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情境的兴趣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想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一定要找对方法。还是以“圆周长”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圆形的道具,并在这个道具上绕圆一周缠上带有颜色的线,再把带有颜色的线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就能看到明显的对比,这个时候可以让学自己去感受一下活动情境,把带有颜色的线拿下来,让学生感知从圆形的道具上拿下来的一条线段,测一下这条线的长度,再去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种方式相比于龟兔赛跑,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到所学的知识点。
三、结束语
综上,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明确强调了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重要性。基于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爱玩好动坐不住等特点,教师创设情境教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创设能有效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切合生活实际变得更加形象化,将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上的同步发展。同时,最大程度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创新思维,开阔学习思路及拓展思维空间,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思维活跃积极的状态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其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好更实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苗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及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9).
[2]高庆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7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