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琴

  摘 要: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较其他专业更高。本文通过探索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不足,据此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目前,我国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超过千所,每年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多达上百万人,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根据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规律,探索适合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艺术类大學生创新创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1 艺术类大学生个性鲜明,但创新创业方向单一
  艺术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地创新。艺术类大学生大多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较强,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更多,受众更广。艺术类学生由于经常有外出实践的生活经历,社会化程度较之其他非艺术专业学生更高,社会实践能力更强。虽然艺术类大学生都普遍有着较强的创业意识与较高的创业激情,但是创业方向也较为单一,大多围绕自身专业开展培训类创业,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源、技能优势进行艺术培训,同质化现象明显,导致同行业的竞争激烈。
  1.2 艺术类市场前景广阔,但创新创业层次不高
  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各省市、高校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扶持,特别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指导下,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市场前景广阔,这给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少高校也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完善了相关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助推了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展。同时,文化艺术教育也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艺术培训消费市场需求旺盛,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互联网的普及也催生了艺术类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一些结合新媒体艺术的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给了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的发展方向与选择。但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层次不高,多从事创业入手快的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往往团队组合人员较少,在管理和运营上有很多不足,难以发展壮大。
  1.3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专业优势,但创新创业成功率不高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较低,绝大多数开展的创新创业都跟自己专业相关,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比服务类的创新创业更具竞争力。并且,由于艺术的独立性,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既能互相联合共同创业,又可单独创新创业。同时,互联网更是大大降低了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本,他们既可以进行实体创业,又可以进行网络虚拟创业。对投融资、组织、技术等的要求相对较低,创新创业准入的门槛也更为容易,投入的风险也随之降低。此外,由于专业特色,艺术类大学生会经常参加各种艺术类比赛、活动、交流等,因而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更强,这往往增加了创新创业的成功概率。尽管有这么多专业优势,但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内容往往围绕大学生的直接需求,一旦他们毕业脱离了校园,就失去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根基,往往创业的可持续性差,成功率不高。
  2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不足
  教育部明确要求,要在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艺术类专业尽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欠佳。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忽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未能及时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缺乏新方法、新手段来培育开发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课堂单调,学生参与感缺失,未能“请进来”“走出去”。没有机构、企业等参与课堂的建设,使得创新创业课程往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艺术类相关的创新创意设计比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参与者较少,与课堂结合不紧密,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缺乏实效性,很难具有说服力。
  2.2 创新创业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
  不少高校从事艺术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是由专职辅导员或就业指导教师担任,这些毕业于各专业艺术院校的老师,大多专业知识扎实,专业能力水平高,但是自身往往缺乏创新创业经历,没有相关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因此,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许多艺术类院校专业单一,没有其他院校所拥有的多学科优势,缺乏专业专家学者的指导,包括经济、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许多艺术类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营业执照办理,财务报表、经营管理、投融资等问题就难以解决,甚至被迫中途放弃。
  2.3 创新创业激励和评价体系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和艺术专业的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导致教师对创新创业工作不够重视,学生也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问题严重。不少高校在教学计划中把创新创业纳入学分统计和评价体系;但在学分的计算中,有很多与艺术类创新创业关联不大的活动、讲座等仍然可以申请学分,导致学生往往为了挣取学分而敷衍了事,形成课程体系和创新评价体系的脱节,难以建立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2.4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尽管不少高校的艺术专业适应社会需求,加大了课程中实践课时的设置,形成了主要以校内实验教学为主,辅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补充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也是极其有限的。校内大多数的实践课程内容单一,体系松散,考核流于形式,学生难以充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校外的实践基地往往都是短期训练,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学生在其中大多只能充当技术操作者,进行简单的重复,难以独立地开展创新创业操作。此外,一些鼓励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通过举办竞赛、活动等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项目未能深入开展,形式大于内容,未能有效地建立学校、社会、企业之间的桥梁,阻碍了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因而,我们急需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3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及氛围的培养
  目前,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都有积极的认知,社会、学校也给予大力的支持,但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要求的创业创新文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意愿较强的艺术类大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创新创业的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在全员、全过程的育人过程中,艺术专业教师应主动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学业、专业、创业”三位一体的导师制度,帮助学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可行性分析等问题上进行选择和把关。对有创业热情和兴趣的艺术类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成立各种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项目的社团、研究中心等,有的放矢地指导他们开展艺术创新创业讲座及活动,发挥他们自我教育和服务的功能,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来。同时,利用高校的平台优势,积极发掘社会资源,大力开展校企联合、校地合作,让艺术类大学生有机会能经常到企业学习参观,能聆听创新创业座谈会或交流会;能提供更多的专业艺术考察和社会实践机会,进一步拓宽视野,积累创新创业经验。还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创新活动,进一步调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艺术实践的积极性。
  3.2 建构全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瞬息万变,给当代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学校需要建立全新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重新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梳理,淘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课程,整合相关资源,增强创新创业课程的时代性。在教学模式上,要打破传统的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的专业学习模式,开展专题式的创新创业网络授课,突破学科、学段的限制,让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加强交流,在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火花,激发艺术类大学生创作出新的文创产品,促进创新创业新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上,要增加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艺术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探索实践教育体系和方法,建立完善的企业导师制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切实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整合网络和实践教学资源,按照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发展。
  3.3 加强创新创业的保障体系
  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支持,但绝大多数家庭的支持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能够从国家和省、市、学校获得一些创业资金,但数量也比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要。因而,学校需要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基金和奖励机制,必要时也可以引进企业,加大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对特别有前景的项目和团队,可以帮助引入风险投资体系。同时,还要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咨询、服务与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扶持不同的创新创业阶段的艺术类大学生,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把创新创业落到实处。
  3.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艺术类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关键。高校要通过外引内培,建立校内优秀教师以及社会上成功的创业者构成的专兼职导师团队。要动员和鼓励兼职创办公司或工作室的艺术专业教师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送校内教师到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学习与交流;专门制定针对指导教师的优惠和扶持政策,激励校内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邀请校外优秀创业者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或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使艺术类大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及时掌握专业最新发展的前沿,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知晓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真正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水平。
  3.5 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形成学校培育、基地孵化、市场创业的创新创业模式,加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一方面,对内要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引进金融机构、律师团队等一体化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的艺术类大学生提供贷款、法律援助等服務。重视网络创新创业文化平台建设,发布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多元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积极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实现相关成果转化。另一方面,对外要联合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共同打造适合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孵化器,促进艺术成果的培育与快速转化,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还要借助校外各类竞赛平台,鼓励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促使学生在比赛中迅速成长,切实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此外,还要重视艺术工作室的建设。艺术院校的一些专业教师都会组建相关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学习基础的技能技巧,在熟练掌握以后,就可以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创作出相关的艺术作品,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转化为产品,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锴.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探析——以西安市为例[J].新西部,2016(24).
  [2] 张艳.构建艺术专业大学生个性化创业教育体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3] 瞿伟亮.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9).
  [4] 王英.微时代下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3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