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式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注重个性发展,合理开展小组讨论。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合作探究;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4-0078-02
引 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要途径,学生学习方式比较被动,这种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其探究精神,是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合作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养成,而且能够将学生真正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合作探究精神培养策略之开展问题式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效提升其语文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探究的一种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交流。开展问题式合作探究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一是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二是通过疑问让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三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四是总结各自小组讨论的结果;五是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认知。上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文章,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感受,并对不理解的语句进行勾画或标注。其次,教师播放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视觉感受宇宙的浩瀚,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抛出问题:“宇宙中,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呢?”“生命的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即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生命存在的天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火星是否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得出生命存在的四个必要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适宜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以及适宜的光和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可让学生了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并不陌生,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实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问题入手,学会开拓性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其探究精神,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将合作与探究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设想、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表达所思所想,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精神培养策略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助力学习[1]。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感受更多的是单一、枯燥,这种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课文情境进行有效延伸,进而更好地融入文章情感。
教师应该根据课文情境及内容发展创设教学情境,要有意识地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中去,即增强代入感,让文章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仿佛可见、可闻、可赏[2]。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第四段这样写道:“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读到这里,有些学生不禁会问:“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由直变弯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无法理解细丝变弯是为了更紧地贴在墙上,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善于思考。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冬天下雪时,同学们走在路上,脚趾会有什么变化呢?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回忆和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在下雪天路面比较滑的时候,人们会本能地弯曲脚趾,想要牢牢地抓住地面,以防自己摔倒。由此,学生就明白了爬山虎细丝由直变弯的原因。于是,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爬山虎真聪明”,同时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小学语文学习开始,将生活和学习有效地联系起来,并为学生创设情境,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合作探究精神培养策略之注重个性发展,合理开展小组讨论
新课标要求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教育的根本,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更加符合教育的初心[3]。受到小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其充分思考的时间,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对答错或是回答不完整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补充和改正。问题回答错了,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表达,这样既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寓教于乐,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合理分组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分组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间的互补性及个性特征,一般可将4~6人分为一组,每个人都在组内担任相应的角色,随机互换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帮助和进步,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在编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小组中成绩优秀、中等、偏下的成员都有,也要保证男女生人数相当,搭配合理。通过诗文研读,学生可感受作者笔下祖国山水的多姿多彩、如诗如画。之后,教师引入讨论话题,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表达出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印象和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的话题应当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目的,让教学内容更具有延伸性,由性格内向不爱表达或学习成绩偏下的学生首先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以便及时补充和完善教师布置的问题,最终也由不善言辞的学生进行总结性陈述,尽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并在讨论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过,虽然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但是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合作探究教學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学习,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从而使合作探究精神真正贯穿于语文学习,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合作探究在语文学习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梁柱.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7(12):124.
汪小美.激励自主学习 打造有效课堂——构建小学语文自主高效课堂的再思考[J].语文知识,2017(24):40-41.
马瑛.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J].名师在线,2019(28):28-29.
作者简介:柏叶萍(1991.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0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