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3414肥效试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探索阳谷县小麦生产中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情况,特开展了“3414”试验,结果表明:在2018年试验的条件下,施肥量为纯氮225.0kg/hm2、纯磷135.0kg/hm2、纯钾90.0kg/hm2的处理下小麦的产量最高,达到6605.1kg/hm2,纯收入最高,为10125.2元/hm2;纯氮225.0kg/hm2、纯磷135.0kg/hm2、纯钾0kg/hm2的处理产投比最高,纯氮0kg/hm2、纯磷135.0kg/hm2、纯钾90.0kg/hm2的处理产投比最低;氮素在本试验过程中当年利用率不高,缺氮的相对产量较低,不到20%,缺磷、缺钾的相对产量分别为65.8%、91.3%,表明了缺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而缺磷、钾的影响比较小,由此可知生产中要确保氮肥的施入量,适当控制磷肥、钾肥的施入。
關键词:小麦;施肥;“3414”
中图分类号:S147.5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30
收稿日期:2019-11-08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及农技推广。肥料在农作物的增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农作物的增产因素中化肥起到的作用达到了40%~60%[1]。很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一个误区,即化肥施得越多,农作物的产量就越高,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的农作物对营养元素需求的比例不同,且同种农作物在土壤肥力水平不同的地块上施肥量及施肥比例也有所差异,盲目地施肥增加了种植的成本、降低了产量;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因此近些年各地都在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山东省是我国第2大小麦生产区域,2019年小麦的栽植面积达到了400 hm2以上,总产2500万t左右,为山东省粮食的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小麦生产中肥料的利用效率、找出适合在当地推广的小麦施肥配方,特在原有施肥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3414”肥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情况
试验安排在山东省阳谷县境内进行,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时数年均2300h以上,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3.6 ℃,年均降水量580.2mm;土壤类型为棕壤土,速效钾、水解氮的含量分别为21.2mg/kg、287.3mg/kg、82.2mg/kg,有机质含量23.3g/kg;前茬作物为大豆,未施底肥,期间施入尿素约75kg/hm2作为追肥;2018年10月中旬将地块充分整平,敲碎大土块,待播。
1.2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为当地主栽品种——济麦22;肥料包括含纯氮46%的尿素(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含纯磷12%的过磷酸钙(山东鑫卓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含纯钾60%的氯化钾(山东萍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施肥设计,共14个处理,设置3个因素:纯氮、纯磷、纯钾,每个因素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0、1、2、3 水平,0水平施肥量为0,2水平为最佳施肥量(按照目标产量为500kg/hm2,纯氮、纯磷、纯钾2水平分别为225kg/hm2、135kg/hm2、90kg/hm2),1水平施肥量为2水平的0.5倍,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2,3]。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80m2(8m×10m),各小区内的走道宽40cm,小区之间设宽为80cm的保护行[2]。
1.4试验方法
2018年10月16日设置小区、整地,按照试验设计的要求施入肥料。全部的磷肥、钾肥均一次性作为基肥施入,氮肥分次施,基肥、苗肥、拔节肥、穗肥分别占45%、15%、30%、10%。10月18日播种,每小区播1.2kg,10月25日出苗,11月中旬施追肥,11月底化学除草1次[3-5];2019年3月12日施拔节肥,4月15日施穗肥,4月底病虫害防治1次;其他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6月初分小区收获[5,6]。
1.5调查内容及方法
2018年11月初调查各处理的基本苗,12月底统计各处理小区内的越冬苗数,3次重复取平均值;试验期间定期调查田间小麦的茎蘖数,得出各处理的最高茎蘖苗数;6月初收获时测量各处理小麦植株的平均株高,并对各个小区内收获的小麦植株进行室内考种,统计小麦籽粒的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数、实际产量等。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结合各施肥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结果见表2。根据表2可以看出,基本苗数超过260万/hm2的有处理4、7、9、12、14;越冬苗数以处理7为最高,达到了763.5万/hm2,其次是处理14、9;最高茎蘖数超过800万/hm2的有处理7、14;平均株高除了处理1、2在60cm以下,其余的处理株高在64.5~71.5cm。由此可知缺氮处理对小麦的田间密度、株高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2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结合各施肥处理的产量表现,结果见表3。根据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施肥处理下小麦的产量结构及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处理6的有效穗数为491.4 万/hm2,仅次于处理7的493.6万/hm2;穗实粒数为31.3,在14个处理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千粒重为48.9g,仅次于处理5的49.2g;产量最高,为6605.1kg/hm2,比未施肥的处理1增产4.6倍。其余各处理产量按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处理7(6278.2kg/hm2)>处理8(6031.5kg/hm2)>处理5(5574.3kg/hm2)>处理13(5004.8kg/hm2)>处理10(4971.5kg/hm2)>处理11(4831.6kg/hm2)>处理14(4578.5kg/hm2)>处理9(4573.2kg/hm2)>处理3(4523.0kg/hm2)>处理4(4345.6kg/hm2)>处理12(4210.3kg/hm2)>处理2(1315.2kg/hm2)>处理1(1178.3kg/hm2)。 2.3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经济效益及产投比的影响
结合各施肥处理的产量以及各类肥料的单价等,得出各处理下小麦的经济效益及产投比,结果见表4。根据表4可以看出,未施肥的处理1 成本为0,纯收入为2120.9元/hm2;处理2增加磷钾肥后,产量为1315.2kg/hm2,比未施肥的处理1增产效果不明显,且因为肥料的成本931.5元/hm2,处理2纯收入低于未施肥的处理1;各处理中以处理6的纯收入最高,达到了10125.2元/hm2,其次是处理8,纯收入为9497.7元/hm2,之后是处理7,纯收入为9273.5元/hm2;产投比以处理8为最高,达到了7.0,处理13、12的产投比分别为6.9、6.0,位列第2、3位,处理6的纯收入虽然高,但是其肥料成本也高,因此产投比与处理5一样并列排在第4位,为5.7。
2.4缺素分析
结合表4中的各处理的产量数据,从处理2(缺氮)、6的产量来看,缺氮处理的相对产量占19.9%;从处理4(缺磷)、6的产量来看,缺磷处理的相对产量占65.8%;从处理8(缺钾)、6的产量来看,缺钾处理的相对产量占91.3%。由此可知,在小麦生产的过程中对氮肥的当季利用效率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土壤中水分不足,氮素的活動性有所减弱[5]。缺磷、钾的处理相对产量占比较高,由此可知,相对于氮肥,小麦对磷肥、钾肥敏感度较低,缺素处理后产量损失的程度没有氮肥造成的损失大,以钾肥的影响最小,因此要重视氮肥的施用,适当减少磷肥、钾肥的施入。
3结论与讨论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分条件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各类营养元素保持某一适宜的比例才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6]。因此结合田间土壤的肥力情况,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配比,解决小麦生产中施肥在产量提高方面的“瓶颈”问题[3],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面源污染等问题[4]。试验通过设置“3414”试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6的产量最高,为6605.1kg/hm2,施肥量为纯氮225.0kg/hm2、纯磷135.0kg/hm2、纯钾90.0kg/hm2,纯收入也最高,达到10125.2 元/hm2;产投比最高的为处理8,施肥量为纯氮225.0kg/hm2、纯磷135.0kg/hm2、纯钾0kg/hm2,该处理虽然纯收入不是最高,但是其成本低,折合的产投比高;产投比最低的为处理1,施肥量为纯氮0kg/hm2、纯磷135.0kg/hm2、纯钾90.0kg/hm2;缺素分析表明,试验地小麦对氮肥的当季利用效率不高,且相对于氮肥,小麦对磷肥、钾肥不太敏感,因此小麦生产上要重视氮肥的施用,适当减少磷肥、钾肥。
参考文献
[1] 杜建平,朱岁层,袁伟.3414肥效试验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09(6):14-16.
[2]李莉,胡胜友,施宗根.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J].农技服务,2016(6):105.
[3]秦光蔚,陈爱晶.小麦配方施肥“3414”试验报告[J].农民致富之友,2012(24):87.
[4]李计,李峥嵘,李孔浩,等.小麦“3414”施肥试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7):148-149.
[5]胡凤桂,黄占亮,李宏松.寿县小麦“3414”田间肥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3):5527-5531.
[6]樊岚蓉,贺丽洁.小麦“3414”肥效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1):35-36.
(责任编辑木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