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慈善法》是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其颁布和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从多个层次和角度探讨了《慈善法》的意义:慈善法使慈善及其管理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激发慈善主体活力从而极大地释放财富和服务向善的力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助推社会组织发展,调节和优化社会财富再分配以促进经济转型。
  关键词:《慈善法》;慈善行业;意义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对扶危济困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有一些不规范的慈善活动损害了慈善的公信力,影响了公众的慈善热情。作为我国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那么,其具体意义究竟何在?
  一、使得慈善及其管理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慈善法》以基本法的高度,明确界定了慈善的定义。慈善不仅包括传统的扶贫济困救灾等重点,还将促进教科文卫体和环保事业发展等公益活动纳入了《慈善法》调整的范围,对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范。这些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将所有慈善活动和监管行为都纳入了法律范围,为这些活动和行为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本的遵循。如《慈善法》规定了慈善活动的自愿原则、慈善组织公开募集资格取得的条件和程序、对慈善财产的使用如何监管等,为支持慈善组织依法开展慈善活动、防止和纠正慈善领域的各种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慈善领域的各种具体法律规则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上位法依据,使慈善活动开始走上法治的轨道,这必将极大地提高慈善的公信力。
  二、将激发慈善主体活力,极大地释放财富和服务向善的力量
  慈善能使人们的社会公共生活充满活力。《慈善法》一方面致力于推动各类慈善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化运作,另一方面致力于丰富慈善发展的手段、落实优惠政策和各种鼓励措施。如《慈善法》关于慈善信托的突破性规定,有利于盘活各类慈善资产,鼓励民间资本进行大额捐赠,为慈善带来更多资源和动力。《慈善法》专章规定了政府在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用地倾斜、金融支持、购买服务等方面的一系列促进措施。《慈善法》既鼓励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也号召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鼓励“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慈善法》还明确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和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为激励慈善行为,《慈善法》明确了建立同家表彰制度、对慈善项目冠名等表彰措施和建立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制度等鼓励措施。《慈善法》的这些规定必将激发整个社会各类慈善主体的积极性,释放其自身的活力。《慈善法》还鼓励全民参与慈善活动,推动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助于改变我国的社会伦理。
  三、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慈善法》作为社會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提升了慈善组织的地位,充分发挥慈善的组织力量,倡导社会救济和互助、发展公益事业,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凸显。慈善组织将有效地弥补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之不足,为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式各样的社会服务,培育民众参与社会服务并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慈善事业的发展会带来很多社会服务业,围绕着家庭、社区和身边的事情来改善基层群众的生活,促进社会良性运转。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慈善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慈善法》通过规范慈善组织的行为,体现组织化、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的现代慈善的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地提升社会治理的水平。
  四、助推社会组织的发展
  《慈善法》的主要规范对象是慈善组织,确立了慈善组织的地位,明确了慈善组织的登记条件和主管部门,促进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制度建设,特别是利用税收优惠的政策鼓励并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这在客观上会推动慈善等社会组织的改革,同时将很大程度上增加各类社会组织向慈善类组织转移的动力,从而对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优化其成长结构,推动社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五、调节和优化社会财富再分配,促进经济转型
  慈善被称为是相对于市场竞争、税收和社会保障之外的“社会的第三次分配”,而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是社会责任,目的是促进社会团结、和谐。在经济转型面临挑战、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的背景下,针对人的服务尤其是养老、儿童、残疾人的服务业将迫切需要慈善事业的介入和发展,向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因此,包括慈善在内的社会服务也可以被视为一个产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发挥重大作用。大慈善,具有广阔的范围、组织化程度较高、慈善工具多的特点,将可能产生大量的就业人群。慈善在扶贫、环保、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深入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陈贵民( 1966- ),男,山西河津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副编审,现任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长、《社区天地》主编,研究方向:法学、基层社会治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