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特长生在高校学习与训练过程中面临学训冲突、专业成绩低、思想及心理问题普遍、就业困难等诸多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成长,也给高校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H大学针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现实问题,从招生管理、培养方案制定、加强沟通、灵活教学以及就业管理方面探索出一套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供类似的高校借鉴。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1-00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04
一、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形成背景
我国高校的体育特长生是教育部批准招生的一类体育项目特长且又符合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学生。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279所高校招有体育特长生[1]。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体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双能人才,也提升了我国体育水平。
二、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由于长期从事艰苦的体育训练,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2],其培养工作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1.学训冲突。体育特长生在比赛中的成绩是高校关注的焦点,导致高校高度重视体育特长生的日常训练。体育特长生自然就会将日常训练和比赛放在首要位置,将时间和精力用于训练和比赛,难以保证专业学习时间与精力,体育训练与文化素质学习难以维持有效均衡。
2.专业成绩偏低。体育特长生依靠加分政策进入高校,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弱。学习上面临的困难以及学训冲突都会导致体育特长生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消极倦怠对待专业学习,部分体育特长生专业成绩甚至达不到毕业要求。
3.思想及心理问题普遍。体育特长生在高校中大多成为师生眼里的特殊群体而被孤立,导致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或偏执情绪。体育特长生因长期体育训练而形成的特殊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使得他们难以融入高校学生交往圈,逐渐形成一个封闭的交往圈,不但不利于身心的成长,也容易与普通学生产生矛盾与冲突。
4.就业困难。大部分体育特长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目的是为了在进入社会时不再以体育竞技为唯一出路。但是体育特长生专业成绩差,也缺乏社会实践经历,就业能力普遍较差,加上社会中对体育特长生固有印象和思维的僵化,导致许多用人单位直接将之拒于门外。
三、H大学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模式
H大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211”理工院校。为了保证学生高素质发展,H大学体育系和商学院合作,实行“双学科培养模式”——体育特长生编入商学院工商管理大类专业。这些体育特长生接受两个院系的共同培养,达到商学院毕业要求后授予工商管理大类下的专业学位。
四、H大学针对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改革举措
1.招生管理。充分考虑体育特长生的意愿以及他们真实的文化素质水平,将其集中于工商管理大类下对于数学等专业课程要求较低的特定专业中培养。
2.教学管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单独编班进行管理与教学。将体育特长生单独编班,实行专业教师和教练员共同管理的“双班主任制”,有效防止了体育特长生借二个院系信息不对称而逃课,躲避训练,同时便于教练员与专业教师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训矛盾。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制定上免修运筹学等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的课程,避免体育特长产生厌学情绪,同时开设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营销学等选修课,吸引体育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其就业能力。第三,加强专业教师与教练员的沟通。在每学期初和期中,二位班导师牵头,召集辅导员、教练员、部分任课教师进行座谈,交换训练计划、课程教学计划等相关信息。体育系定期邀请专业教师进基地,增进专业教师对体育生训练情况的了解。第四,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管理。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育特长生集訓、比赛时间,部分课程单独授课,在保证课程教学时间的前提下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部分课程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采取灵活的措施,设置针对体育生的选做题,为体育生施展特长提供可能。
3.集体活动。辅导员积极组织体育特长生参与各类学生活动和竞赛,增强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为体育特长生扩展交际圈,与普通学生更多的交流提供条件。
4.就业指导。注重体育特长生的职业生涯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体育特长生档案库,多方努力为体育特长生提供实习的工作岗位,为他们的职业适应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对接有体育生招聘需求的企业,为体育特长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
五、结语
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既有体育特长生自身的问题,也有高校培养的问题,高校相关部门如果能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可以减轻乃至消除这些问题,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级人才。H大学其在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可以为类似的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曹然,段晓美,程诗晋.H大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SWOT-AHP分析[J].学周刊,2019(3):18.
[2]陶磊,殷绪彬,蔡旭东.制定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35):1. [责任编辑 张翼翔]
作者简介: 胡兴球(1976.11— ),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张洳豪(1999.3— ),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