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海口美兰机场雷雨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利用MICAPS实况场资料、中央气象台天气图资料和本场雷达资料对2019年5月4日海口美兰机场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雷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比较符合标准,南海季风槽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有利于海口地区雷暴天气的形成。(2)当日8时的探空资料显示,各项与大气不稳定度有关的参数数值均达到了有利于对流发展的标准,热力条件较好,为雷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当雷达反射率因子为50dBZ时就可能会有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15时22分雷达回波中心强度达到55-60dBZ,正好位于本场上空,随之而来的强降水使主导能见度一度降至650米,跑道视程RVR最低降至400米。
关键词:雷雨天气;主导能见度;稳定度参数;雷达回波
雷暴是一种强对流天气现象,表现为积雨云中的放电和雷鸣。雷暴发生的同时还常伴有地面大风、降水、低云和低能见度。特别是在强雷暴活动区域中,还会出现严重积冰、颠簸、湍流,严重影响航空飞行安全,因此雷暴是航空气象重点关注要素之一。
1 天气概况
受南海季风槽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19年5月4日海口美兰机场出现了一次雷雨天气,主要出现时段为14时至16时。14时雷暴开始影响本场,出现弱雷雨。随后雷暴强度逐渐增强,在15时22分强度达到最大,伴随的强降水导致主导能见度最低降至650m,跑道视程RVR最低降至400米。到15时32分降水减小,本场为弱雷雨,主导能见度恢复至4000米。16时左右雷暴减弱,中心从本场上空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远离本场,雷雨天气过程也随之结束,总体降水量约为47.5mm。
2 环流背景
2019年5月4日08时,500hPa海口位于低压槽底部边缘,受槽前西北气流影响且风速较大。850hPa南海季风槽的西南季风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北部湾至琼州海峡一带有弱切变维持。925hPa越赤道的西南季风与高压脊底部东北风的汇合处位于琼州海峡北部,低层水汽条件良好。海平面气压场可以看到,地面冷高压逐渐东移出海变性,海口处于高压脊底部偏东风场控制。700hPa上海口地区为西北风,雷暴的移动方向通常为700hPa上风向右偏20°左右,随着风暴的加强,移向相对环境风偏离变大,移速相对环境风较小。
850hPa与500hPa温度差达25℃左右,大气层结不稳定。受弱冷空气和南海季风槽的影响,使得大气层结具备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潜势,当有一定的扰动发生时,大气的不稳定有利于低层气流的抬升,从而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海口地区出现雷雨的可能性较大。
3 物理量特征
5月4日08时海口T-lnP图显示,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为725.2J/kg。K指数为38.5℃,当K指数增加至35℃以上时有出现成片强雷雨的可能。SI指数为-1.13,当SI<0时表示气层不稳定,负值越大越不稳定。A指数为13.1℃,A指数越大则大气越潮湿越不稳定。垂直水汽分析显示中高层湿度较低,低层湿度较高,从地面到500hPa湿度较大湿层较厚,对流层低层的逆温层将干湿两部分截然分开,形成的漏斗状探空曲线是多数对流活动发生前的典型探空曲线。上层干下层湿且大气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好,有利于雷暴对流活动的发展。
20时海口T-lnP图显示,雷雨过程结束以后的CAPE值为879.7 J/kg,K指数为33.6℃,SI指数为-0.28,A指数为8℃。与大气不稳定度有关的各项物理量的数值与08时相比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低层与高层的湿度条件差距不大,整体大气条件不适合雷暴的生成与发展。
4 雷达回波过程
本场雷达14时11分显示,雷暴开始影响本场,整体为弱雷雨,回波强度为45dBZ,地面风向120°风速3m/s,本场上空有大量300米低云覆盖。此后雷暴強度逐渐增强,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在15时左右开始出现中等强度的雷雨。本场雷达15时22分显示,回波强度达到最大,中心强度达到55-60dBZ,对应地面降水强度达到最大,主导能见度降至650米,跑道视程RVR最低降至400米,强降水持续约十分钟。15时32分降水减小,主导能见度恢复至4000米。16时左右雷暴回波减弱,回波强度45dBZ,中心从本场上空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远离本场,雷雨天气过程也随之结束,本次雷雨过程的降水量达到47.5mm。
5 结论
通过对2019年5月4日海口美兰机场雷雨天气过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本次雷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比较符合标准,500hPa为冷低压底部边缘,受西北气流影响且风速较大,850hPa和925hPa南海夏季风带来了较强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地面冷高压逐渐东移出海变性,海口处于高压脊底部偏东风场控制。700hPa海口地区为西北风,雷暴的移动方向为700hPa风向右偏20°左右,随着风暴的加强,移向相对环境风偏离变大,移速相对环境风较小。南海季风槽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提供了较好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海口地区雷暴天气的形成。
(2)当日8时的探空资料显示,各项与大气不稳定度有关的参数数值均达到了有利于对流发展的标准,热力条件较好,为雷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3)当雷达反射率因子为50dBZ时就可能会有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15时22分雷达回波中心强度达到55-60dBZ,正好位于本场上空,随之而来的强降水使主导能见度一度降至650米,低于800米的工作标准。跑道视程RVR最低降至400米,低于550米的工作标准。
参考文献:
[1]何晓燕.2018年7月25日澄迈县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第十一届(2018年度)海南省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预测技术交流会文集,2018:47-51.
[2]林丽,李荣,张霞,冯慧敏,王红兴.一次短时暴雨天气的稳定度和能量参数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4):45-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