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特殊群体”学生的“倾听—欣赏—平等—独立”教育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特殊群体”学生中,存在着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困难学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以及其他困难学生群体,其特殊性影响着学业、性格、行为、成才、家人、亲朋好友,直至高校稳定和社会和谐。通过剖析各特殊群体的特点,本着“倾听—欣赏—平等—独立”的教育机制,有针对性地探索和实施教育途径,对“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高校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关    键   词]  高职;“特殊群体”;“倾听—欣赏—平等—独立”教育机制;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66-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国家、企业培养了大量可用之才。国家虽然加快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但职业教育的地位依然被大学教育的普及和转型所削弱。被认为人生失败的中、高考失利考生,才会无奈地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失利“特殊群体”学生的选择,被人们错误地认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在高职“特殊群体”学生中,存在着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困难学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以及其他困难学生群体等,他们的特殊性影响着学业、性格、行为、成才、家人、亲朋好友,直至高校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研究职业教育中“特殊群体”的教育途径,对“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高校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特殊群体”学生的种类及特点
   (一)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很多高职生来自贫困山区或者经济落后地区,有的是为了享受学校的经济奖励政策等而选择高职院校。他们与经济条件优越家庭的孩子相比,在物质生活、信息技术应用、待人接物、知识面和见识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甚至产生自卑感,影响了学业和成长成才。相反,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却能通过课余打工、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积极改善自身经济现状,提升自身素质,多方面发展自己,成为励志标杆。
   (二)学习困难学生群体
   高职“特殊群体”学生在高中是学习落后分子,有的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加之高职学习以技能学习为主,不同于以前的知识体系学习,需要改变以前的学习思路和习惯,学生难以适应,出现了“学不懂—不想学—放弃学”的现象和循环,形成了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授课过程中,他们的不听讲和开小差也会成为课堂秩序混乱的不稳定因素。
   (三)心理困难学生群体
   心理困难的学生群体大多存在偏激、孤僻、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障碍,且存在心理设防,对他人产生不信任和带有攻击性的假设,不易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难以融入群体性生活,严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是造成不和谐和稳定的潜在因素。
   (四)其他困难学生群体
   除了上述困难学生群体外,还存在情感困难学生群体、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等,这些困难群体的划定界限不明确,有重复叠合部分,有些共同的症状表现。
   三、“倾听—欣赏—平等—独立”教育机制
   【倾听】对“特殊群体”的困难学生群体,他们急需一个倾诉对象,因为有些问题的症结一直埋在心里,得不到疏导。教师是很好的倾诉对象,积极找困难学生群体聊天,带有情感色彩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开导学生,如此,学生的情感才能得以释放,然后从心理上真正接纳老师为朋友,进而采纳和执行教师的建议,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
   【欣赏】老师在用心倾听学生情感时,要客观公正地去欣赏学生个体,辨识其优、缺点,观察到位、体恤到位,因为困难学生群体是敏感的、带有缺陷的、自卑的,更应该鼓励这些孩子的优点,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平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会时常拿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易产生自卑感,但自尊心又迫使他们选择逃避问题。例如,经济苦难学生在进行助学金资助申请时,有的不申请,仅仅是为了不想让同学知道其家庭贫困。所以,在处理问题和事情的时候,教师要做到平等,不要将困难学生的难处作为同情点,使其博得一些优惠,那样反而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利影响。
   【独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做的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或者是现身说法等手段,让学生克服背在身上的特殊性,努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健康个体。
   四、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途径
   针对不同的“特殊群体”,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教育途径如下。
   (一)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对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其问题症结在于资金短缺,让其在同学面前觉得低人一等,吃、穿等生活细节方面都显得拮据。教育途径如下:(1)鼓励学生正确面对经济苦难的现状,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解决,让大家看到困境中的学生可以更加突出和优秀;(2)叮嘱其他同学对经济困难学生不要冷嘲热讽,多体谅、关心和关注,于无形处形成帮扶力量;(3)鼓励学生利用學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和课余时间打工等方式,解决平时的生活开销。寒暑假时间段集中打工,解决部分学费;(4)积极申请国家助学贷款;(5)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时向这部分学生倾斜;(6)结成师生帮扶对子,进行心理辅导和经济资助;(7)学院积极开拓企事业单位等经济实体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和资助,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享受教育机会;(8)受帮扶的学生毕业后反哺学校,在学校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基金池,对后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传承感恩之心。    (二)学习困难学生群体
   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比较头疼,出现“学不懂—不想学—放弃学”的现象,但是这些学生本心还是想学好,但是困难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厌学情绪。其教育途径如下:(1)班级内部建立学习帮扶对子,学习尖子生帮扶学习后进生,形成拉动力量;(2)任课教师在操作演示等课堂检测项目时,可以侧重这些学生,他们得到关注后会更加积极和努力;(3)鼓励这些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挖掘和拓展自己的其他兴趣和爱好,成为校园歌手、城市形象大使等。
   (三)心理困难学生群体
   心理困难的学生,常常出现逃避、极端、封闭的做法,是不稳定和不和谐的潜在因素。对其教育途径如下:(1)认真与其沟通,用心倾听对方的心声,站在对方的立场客观地去分析和交流,与其成为朋友,帮其打开心扉;(2)教给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让其进行验证汇报;(3)持续性关注,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修正,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其他困难学生群体
   其他困难学生群体,常常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情绪情感、实习就业等方面存在困惑,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都会遇到挫折,但正是这些挫折促使他们成长成才。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需紧紧遵循“倾听—欣赏—平等—独立”的教育机制,一定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长成才。
   高职的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心理困难学生群体以及其他困难学生群体组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特殊群体”需要教师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遵循“倾听—欣赏—平等—独立”的教育机制,因材施教,终能使其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孟浩,高远飞.大学特殊群体学生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
   [2]高婷.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4(5):240.
   [3]李建荣,钱松.基于高职学生特殊群体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120-121.
   [4]邢方霞.赏识教育在高职“特殊群体”教育中的运用[J].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2(11):58-60.
   [5]張姝.特殊群体大学生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研究[J].理论前沿,2014(3):114-115.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