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寻求课程与思政的契合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对于人才的教育来说,德育是首要,也是关键。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但是如果仅凭思政课开展思政教育是薄弱的,高校应该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思政教育;电商客服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0-02
   每一门学科都有可以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点,都有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地方。高校应该发掘不同学科的综合教育资源,发挥不同专业的共同育人功能,形成德智并举、术道合一的育人效果,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的关键要素,在理念、教师、教材、教法上找寻契合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教学同向同行、共振和鸣。本文将以电商客服与管理课程为例,探究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
   一、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
   课程思政能够真正实现育人教育理念,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有效传承,强化传统思政教育,因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课程思政能够真正实现育人教育理念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各国的教育学者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以及论证了思想教育同课程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便在探讨教育课程的体系时,抛出了“文、行、忠、信”这一观点,他指出,所谓的“文”代表的是传统意义层面上的知识教育,而“行”“忠”“信”则代表的是道德层面的教育,孔子进一步论证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认为作为学习者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准,其后方才能够着手进行文化学习。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亦有类似的观点,其认为“美德即知识”,指出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提升学习者的道德水准,让学习者在道德以及伦理层面得到进步和提高。近代教育者陶行知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论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这句话能够看出,陶行知认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均应致力于使受教育对象的德行获得提高。
   (二)课程思政能够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有效传承
   思政教育并非仅仅是思政课所应当承担的任务,每一门课程均应在自身的知识框架之内融入思政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道德水准的提升,这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工作为之长期努力的方向。1995年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强调“要发挥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结合教学相关内容和各个环节,有机地对学生实施德育”。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科育人的目标。这些均可见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强调。课程思政能够实现对思政教育的有效传承,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地。
   (三)课程思政能够强化传统思政教育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通常由思政类课程承担。由此使相当多的专业教师认为,向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乃是思政课程任课教师的分内之事,自己所要做的便是讲好自己所承担的专业课程。这种观点是十分偏狭且有害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此种观点传播开来,将导致高校思政教师被迫“单兵作战”,得不到专业课程的支持,而专业教师持有这种观点,则会导致其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当中仅仅能够做到“授业”,却无法做到“传道”。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而言,特别是专业课任课教师,必须积极践行课程思政,以此确保“大思政”格局的实现,这样便能够实现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强化。
   二、如何寻求课程与思政的契合,促进课程与思政的融合
   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打造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需要注重秉承学术逻辑同需求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打破壁垒,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细致梳理专业课程中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
   (一)秉承学术逻辑同需求逻辑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课程思政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开展,将确保高校育人机制的有效构建,确保大学生真正成长为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具备较高伦理道德以及较强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作为广大高校教师而言,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秉承学术逻辑同需求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发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政教育成分,以此来让自身所担任的课程在高校整体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效用。高校教师应当借助课程思政的建设,使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亦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打破壁垒,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往往会形成壁垒,专业课多数只讲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思政教育也仅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二者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要想实施课程思政,就必须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形成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高校应该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发挥专业课的特点和优势,积极融入思政课程元素,推动电子商务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主动参与正确专业伦理塑造的全过程,使本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细致梳理专业课程中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
   专业课虽然讲授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可以发现专业课程中也会有很多可以加以运用的思政元素。教师应该细致梳理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比如,在电商客服与管理课程第一单元“走进客户服务”中,教學内容包括服务的内涵及特点、客户的定义及内涵、客户的分类及特点。这之中的思政元素有很多,比如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经济运行,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心态等。这些思政元素应该充分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到本专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能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课程思政的设计
   电子商务客户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坚持“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课程分为走进客户服务、分析目标客户、沟通客户需求、处理客户投诉、培育忠诚客户、管理客户关系六大模块,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团队合作、供给侧改革趋势、新时代经济发展理念、从业心态、职业素养、人文情怀、中国文化特色进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
   课程的整体设计如下表所示: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对学生而言,对学校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在日后的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中,高校应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统一,推动课程育人的协同互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高道德修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建良.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8(5).
   [2]修雪芳.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路径探讨:以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35).
   [3]周慧艳,陈珺,高致宇.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3):165-166.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