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高职护理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幸福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娄底职院护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例,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实践成效及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探索中、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徑。
  [关    键   词]  幸福教育;中、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34-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幸福教育”也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然而,我国当前的部分中、高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依然存在片面强调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谋生教育,忽视对学生个人爱好、心理成长和幸福体验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资料显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受到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心理冲突多、就业压力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高达20%左右的学生都存在不同类型、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年龄越高增长趋势也就越高。[1]因此在中、高职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程内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挖掘、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积极体验,二是积极人格特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我校根据中、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融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年级为单元,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三个模块进行:一年级,认识幸福;二年级,发现幸福;三年级,创造幸福。
   (一)一年级:认识幸福
   1.新生入学教育
   以“幸福教育”为主题新生分批进行讲座,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对“幸福”的认识。此课程为2课时,必修。
   2.新生问卷调查
   新生入学时开展“幸福教育”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幸福”的认识程度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要求,明确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方向和主题。此课程为2课时,必修。
   3.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
   第一学期的课堂学习:护理专业护理心理学;医学专业心理学基础,在“幸福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下把“心理学基础知识”和“认识幸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幸福”以及“幸福教育”的认识不断地深入。此课程为18课时,必修。
   4.认识幸福能力培养
   第二学期,要求每位学生以“我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为主题展开调研,最终以总结报告的形式上交,成绩纳入期末综合考评。此课程6课时,必修。
   (二)二年级:发现幸福
   1.发现自身长处和优势
   第一学期,鼓励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选择和加入学生社团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要求学生主动搜寻身边的感动和幸福。此课程为4学时,选修。
   2.心理健康主题知识学习
   第一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此课程为2学时,选修。
   3.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参与
   第一学期,要求二年级学生积极参与“5.25”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周活动并写心得体会。此课程为4学时,选修。
   4.心理美文广播
   第二学期,广播站每周星期三下午播放“心理美文”,学生根据收听的情况写出心得体会。此课程为2学时,选修。
   5.心理健康知识论坛
   第二学期,学生每周四下午休息时间通过手机网络平台收听和参与“校园心理健康知识论坛”,探讨心理成长知识。此课程为2学时,选修。
   6.幸福感受和事迹宣传
   第二学期,每个月安排一次“我身边的幸福”主题黑板报,并进行评比,成绩纳入班级评优评先中。此课程为4学时,选修。
   (三)三年级:创造幸福
   1.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学期进行实习前的入职技能培训。在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入职技能培训、护理礼仪大赛比赛、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此课程为8学时,选修。
   2.职业心理素质调研
   第一学期针对每位学生进行实习医院调研报告。实习学生对自己即将进入的医院进行实地调研,写成调研报告,对学生的调研报告进行评比。此课程为4学时,选修。
   3.入职技巧培训
   第二学期进行求职面试技巧培训。针对返校生开展“求职面试技巧”培训,举行模拟面试和求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就职前尽量适应求职和面试的各种情况。此课程为8学时,选修。
   4.护考心理辅导
   第二学期考前心理培训。大考前期进行短期团体心理训练,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后期集中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升自我。此课程为6学时,选修。
   二、成效检验
   (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9月在新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中女性496名,男性4名,平均(15.3±0.6)岁。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档案和结果单独保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完成后,于2017年5月对实验组学生491人(流失9人,其中女生7名,男生2名)进行第二次测试,对两次测试结果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其中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症提高得非常明显。
   (二)课程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实施表示满意,调查结果见表2。
   绝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体系很了解,对活动的开展持满意态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实践启示
   (一)落实相关保障条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三个方面的保障:(1)经费的充足保证;(2)教学团队问题,不仅教学团队数量和质量上要保证,更要在理念上形成一致,把活动教学提升到育人的层面;(3)文件制度上的保障,不仅要保证活动教学内容体系明确化、操作化、规范化管理制度,教师、学生相关的激励制度等都需要落实到位。
   (二)指导思想明确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心理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建立,因此必须在积极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整个课程要有明确的目的,即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如果没有明确目的性的话,心理健康教育将是没有效果的教育。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同时他们也是受教育的主体,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是需要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木养.浅析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下旬),2015(8):236-237.
   [2]冯光.论以幸福教育为基本指向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建设[J].理论导刊,2016(5):90.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