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讨论了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重点探讨了改革和建设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困扰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其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如何突出办学特色,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其中职业教育尤为突出。高校扩招,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人数激增,教职人员紧缺的现象。不同层次高校的招生标准使中学生在毕业后出现了明显的分流现象,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普遍选择就读综合类本科院校,成绩相对较差的则选择就读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学生录取分数较低,生源成分相对复杂,普遍存在择业观念偏传统,缺乏自信,综合素质不突出,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稳定等现实情况。对高职院校而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训、缺乏校本特色,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要现实意义,才能发挥其功能,做到有效地指导学生,使学生在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建立和谐的自我认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同时学会正确面对性相关问题,建立科学有弹性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手段。
  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发展不成熟的问题。受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城乡差异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有较大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在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的整合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够健全,很多大学生不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旦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其心理就会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甚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薄弱,面对大学里专业课程的学习,常常出现听不懂、学不会、不想学的状况。加上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以及情感问题等,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来提高自己,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其专业课程学习以外的重要目标。然而,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时,经常容易出现心理紧张,压力过大,但又不能及时调整和宣泄,这无形中增加了心理负担,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
  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强,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不良现象,如我国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种种弊端,传统思想观念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等,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人云亦云,这也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产生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的现象。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对社会的认识误区,表现出较多的反社会规范和违纪的行为。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随意喧哗、酗酒、打架等事件频发,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淡薄,随手乱扔垃圾,对顺手牵羊等不良行为表现出不以为然,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
  高职院校中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高职院校相较本科学校而言,发展较为落后,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得不到较好的效果。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学过程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局限性,也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限制因素。在课程设置上,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理论课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重知识讲解,但往往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困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也只是简单的进行理论讲解,不能促使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应用。加之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职人员有限,不能及时关注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只有等到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才发现,这样往往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與本科院校相比,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质量良莠不齐。高职院校的教职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本校的学生留校任教,这样“自产自销”的模式,也限制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发展。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各高职院校应切实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当中。改革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意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地位。各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如大学生学习心理、职业心理、就业心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加强。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做好职业定向、职业分析、职业规划,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现状。教学过程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的操作性,重视教学方式的实践性,根据学校特色,编写适用于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人员;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小组,开发一些心理健康的宣传阵地;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多方面结合的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需要学校各部门联合发力。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应当增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构,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符合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适应社会对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加快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瑜.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8,02(26):209.
  [2]王杰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5):98-100.
  [3] 赵思思.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智库时代,2017(06):197-198.
  [4] 徐笑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5] 樊金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2(04).
  作者简介:赵海涛(1989.09- ),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