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瑞

  摘 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就高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措施
  
  1.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期,而高职学生因其自身特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教育理念、方法陈旧,内容过时,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缺乏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多高职院校依靠班主任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大多是兼职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手段落后、方法简单,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够深入。
  2.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为2.5+0.5模式(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半,还有半年时间为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或是2+1模式(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校外顶岗实习时间一年)。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差异很大,心理方面呈现不同的特点。必须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一阶段,尤其是第一学期,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正处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阶段,心理矛盾较多。主要表现有:(1)心理落差。能够考入大学,与没有考上的同学相比,心里自然很高兴,有自豪感,但与身边的新同学相比,逐步发现自己没有什么优势。另外,还会觉得自己的学校是专科,层次比较低,与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相比,差距较大,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情绪低落。(2)新鲜感与怀旧感。在进入大学前,对大学生活充满幻想与期待,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远离家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等都会使他们产生新鲜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熟悉大学生活,新鲜感逐渐丧失,学生反而会觉得大学生活单调、枯燥,产生厌学情绪、恋家感。(3)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学阶段的学习是重复性的训练,有老师看着,家长盯着,被动地接受知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主学习,没有人会看着你,管理相对宽松,貌似学习很轻松,实则压力很大,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层次也不断加深,使学生厌学、畏惧学习的心理愈加严重。
  在本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恢复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试图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尽量淡化负面评价,加强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开发潜力。继续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个人的聊天和课堂教学等渠道,并结合以往的学生成功的典型案例,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地位,教育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以培养实用技术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为目标的,而这种人才正是当前社会所急需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只是层次不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逐渐消除社会上的一些偏见对其不利影响,帮助其树立自信心。
  进入大二阶段,学生一般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活的深化和发展时期。学生的适应感、自豪感大大提高,他们不再像低年级学生一样简单和盲目,变得越来越自信,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这也是学生多个层次分化的阶段。部分学生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协调发展;部分学生的种种思想问题频出,学习敷衍了事,考试以及格为目标,甚至沉迷于网络等。但总体上这一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并趋于稳定。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独立自主能力变强。
  这个阶段,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自律教育,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优秀的毕业生召开经验交流会,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特别是优秀的学生代表,他们与学生年龄相仿,有共同语言,有相似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也往往容易接受他们的观点,有所感悟,有较好的榜样作用。另外,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骨干学生、班委的作用,在学生之间建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同时不能忽视家庭的教育,与家长建立联系,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外地读大学,父母对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了解甚少,往往会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与期望,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能加强自律。
  进入大三后,学生经过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思想较为成熟,对本专业的发展和前景有较深的了解,并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有所思考。但临近毕业,面对就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心理比较焦虑紧张。一方面觉得时间紧迫,所学的知识还不够,将来的工作可能不能胜任,希望毕业前能多学些。另一方面,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挑战与挫折,特别是面试会对一些不善言谈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受到打击而失落,消极应付,产生心理阴影。
  本阶段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是要走出长期以来高校就业工作往往要等学生大三临近毕业时才开始抓的这种误区,要按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执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在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与个人长期职业发展相关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大三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学生经过两年多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顶岗实习,将学校所学知识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重点加强学生的职业观、职业素质和求职技巧的教育和引导,化解学生心中对就业的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引导学生做好顶岗实习的同时,以正确的就业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
  3.结语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加深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石磊,刘蓉洁,朱庆伟.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2]邱显清,李龙.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