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对籽用葫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葫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种植模式对籽用葫芦病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白粉病在低密度和垄作条件下不发病,高密度平作下,绵腐病发病严重;同一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垄作种植较平作种植产量高,平均增产幅度在2.6%~9.0%;同一品种、同一种植模式,低密度和对照较高密度处理的产量高。因此,在平作种植条件下,高密度种植不适宜河套地区的籽用葫芦生产,若要提高种植密度必须改变种植模式。
  关键词:籽用葫芦;种植模式;产量;密度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049-03
  Effect of Cultivation Patterns and Density on Economic Character and Yield of Zucchini
  Zhao Bin et al.
  (Hetao College, Bayannur 0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eed zucchini on yield under density treatment and planting mod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nsity treatment and planting mode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of seed zucchini disea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density and ridge cultivation, powdery mildew did not develop, high density was flat, and the incidence of cotton rot was serious.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the same species, the production of ridge plant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flat planting, yield change between2.6%-9.0%; The same planting pattern of the same species, different density treatment, low density and control of higher density treatment yield. At present, under normal planting conditions, high-density cultiva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seed zucchini in this area. To increase the planting density,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planting pattern.
  Key words: Zucchini; Cultivation pattern; Yield; Density
  河套灌區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和热量充足,农业发展潜力大。近几年来,由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河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锐减,籽用葫芦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年均面积在10万hm2以上,年均经济效益在39亿元左右,是主要的外贸商品[1-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作物。
  众所周知,作物的产量受品种因素的影响最大[3-4],其次是种植密度也就是单位面积保苗数、成熟果数、单果产籽重及百粒重[5]等4个要素。只有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协调,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为此,笔者开展了不同种植模式和密度对籽用西葫芦产量的影响试验,以期为籽用西葫芦合理密植、发挥其品种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金丰一号”,由包头市三主粮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百子”,由北京兄弟农产种子有限公司提供;“京丰九号”,由甘肃省酒泉市双丰种苗有限公司提供。2018年5月7日播种,9月16日收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杭锦后旗陕坝镇春光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麦,肥力中等,南北走向,土质为壤土,pH值8.7,有机质14.1g/kg,全氮0.82g/kg,有效磷16.7mg/kg,速效钾214mg/kg。气候条件如下:5月1日至9月31日,≥10℃的活动积温2786.4℃,≥10℃的有效积温1348.7℃,日照时数1536.7h,降水量为76.45mm。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籽用西葫芦生长发育。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起垄种植和平作种植2种种植模式。起垄高10cm,垄宽80cm;种植密度分别为2000(M1),2300(ck),2600(M2)3个密度,小区面积200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田间管理同大田。
  1.4 测定项目
  1.4.1 生育期观察田间植株长势 田间调查白粉病、绵腐病的发病情况,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5株,以叶片为单位,记录病叶数和严重度级别。病情严重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症;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而积1%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0%。
  1.4.2 结果期调察单株结瓜数 收获期考察单株瓜数、单株瓜重、单等指标。在果实成熟后期,每小区随机选择10株,调查坐果数。在果实成熟后,每小区随机选择10个果,运回试验室,经过10d后熟后,测定单果重、果实横纵径,计算果形指数。掏籽后,经过7d的风干,称量单果产籽重,人工计数单果产籽数,测量籽粒长、宽,计量百粒重,统计生育期;根据10个单果的籽粒数和单株坐果数,折合产量。   1.5 数据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1.0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模式和密度对品种田间长势及发病的影响 从田间植株长势看,品种固有特点明显,叶片掌形,叶色浓绿,叶柄富有弹性,密度大的处理,叶柄略长,但不显著,分枝少,果形长圆柱形,黄色,单株结果数在1~2颗。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白粉病和绵腐病发病不同。垄作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处理,不同品种,白粉病发病情况处于1级,发病较轻,可以用药及时处理;而绵腐病在垄作模式下,未发病,这主要归结于栽培模式的变化。垄作栽培,起垄使透风通道增加,降低了田间环境和土壤表面的湿度,减少了绵腐病的发病因素。在平作种植模式下,3个品种白粉病均有发病,品种间发病程度不同,最严重的是百子,这可能是该品种植株过于茂盛,田间封闭过早造成的,建议该品种提前进行预防;平作低密度处理,3个品种绵腐病均无发病,随着密度的增加,发病渐次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密度增加,田间郁闭,湿度增加,平作导致果实和花接触地面,进而发病。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采用起垄种植。
  2.2 种植模式和密度对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金丰一号、百子在垄作低密度处理时,单株坐果数增多,较高密度和对照间差异显著,对照和高密度处理差異不显著;3个品种,垄作栽培,单瓜重分别在1.84~2.66kg、1.75~2.63kg和1.66~2.55kg;平作栽培,单瓜重分别在1.73~2.62kg、1.64~2.58kg和1.56~2.55kg。同一品种、同一密度,金丰一号和百子垄作栽培较平作栽培单瓜重增加0.1kg左右,京丰九号变幅在0.02~0.04kg,显然京丰九号较前2个品种种植方式灵活;垄作增产可能的原因是,低密度处理,单株营养面积增加,成果率增加,单株籽粒产量等于单位面积结果数与单株籽粒重的乘积,从本实验看,品种因素对产量影响大,不同品种;而平作种植,不论密度如何变化,坐果数变幅在1~2个,差异不显著;单瓜重量垄作低密度以京丰九号最高,达到了2.66kg/颗,从同一品种、相同密度,比较,垄作种植比平作种植的单瓜重,垄作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差异显著。
  由表3可知,垄作栽培模式,金丰一号M1和CK产量较M2处理高,变幅在3.8%~5.4%,产量变幅在2.6%~9.0%,低密度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M1处理,百子的产量最高,达到2667kg/hm2,金丰一号和京丰九号产量都在2400kg/hm2左右,由此可以得出,低密度垄作,单株营养面积大,利于产量的形成;同一品种,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京丰九号M1较M2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百子M1较M2处理产量差异达196.5kg/hm2。平作栽培模式,百子的产量最高,同一品种不同密度间差异显著。由此可以得出,在垄作栽培模式下,所有选择品种都较平作产量高,垄作栽培适合于籽用葫芦产量的提升;在平作种植模式下,低密度处理和对照较高密度处理的产量高。因此,在目前种植管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需要改变种植模式,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粉病的发生受种植模式的影响显著,垄作模式可以很好的避免白粉病、绵疫病的发生。高产品种在适宜密度下,增产效应明显,主要表现在单果重、单瓜籽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不同品种之间,同一种植模式和密度的产量差异显著,这与部分学者们的研究是一致的,也就是品种的生产潜力要求良法进行配套。因此,在不改变田间管理的情况下,由平作改为垄作,可以发挥品种的生产潜力。
  参考文献
  [1]魏照信,陈荣贤,殷晓燕,等.中国籽用南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2013(9):10-13.
  [2]徐丽珍,于晓凤.黑龙江省籽用南瓜(白瓜籽)科研和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3):142-143.
  [3]李建友,高兆波,兰红玲,等.西葫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系统分析[J].中国蔬菜,2005(2):24-25.
  [4]雷逢进,王晓民,马理军,等.不同矮蔓性西葫芦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关系[J].中国瓜菜,2013,26(3):23-26.
  [5]百立华,杜瑞霞,韩开明,等.籽用葫芦主要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29-30.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