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初中语文教学不只强调知识的掌握,更强调知识面的丰富,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加复杂、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传统文化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4-0047-02
  【本文著录格式】马翠兰.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J].课外语文,2020,19(04):47-48.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除了讲解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古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分析古文中的故事、文化知识,并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扎实地掌握古文中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诵读活动、讲解文化的内涵、渗透传统的魅力和含义,使学生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水平。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借助互联网为课堂教学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而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班级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古人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让学生能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搜索需要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传统文化经典篇章,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组织传统文化诵读活动,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如此,学生只有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在不断积累中,语文文化底蕴才能得到丰富,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学习目的。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必须要让学生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质量,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要对自身文化底蕴和语感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经典诵读就是丰厚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進行诵读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赤壁》这首诗的过程中,由于初中生的古文基础有限,直接进行讲解很多学生会感到有难度,要想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诵读,促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对诗词中描绘的画面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熟能生巧,经典诵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古文诵读活动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中组织古文诵读竞赛活动,学生可以自选自己喜欢的一篇古文,课内的或是课外的均可,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进行诵读,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投票选出优胜的同学,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分析古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在讲解课程内容时,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在讲解古文时,教师先讲解古文内容蕴含的传统文化,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古文中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积极思考、品读古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理解古文中的传统文化,逐渐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理解基础上,才能扎实地掌握古文蕴含的传统文化和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先讲解古文内容渗透的思想情况、情怀、文化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古文内容,并要求学生举手说出对古文内容的理解,进而调动学生积极举手说出古文内容,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观念和高洁的情操,同时这篇文章蕴含很多文化知识,教师对于学生表述的想法要予以补充,还应告诉学生古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应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文中的传统文化和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传统文化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教学中应注重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促使教师积极依照要求讲解课文内容中的传统文化,讲解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扎实地掌握传统文化的精华,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文中的传统文化,并且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古典音乐,使学生在古典音乐氛围中主动学习传统文化,逐渐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学习能力。
  例如学习《论语十则》时,教师讲解课程内容时,告诉学生《论语》流传至今,主要在于其中蕴含很多道理、知识,以及能够引发学生深思,并且,《论语》内容蕴含传统文化和很多知识点,学生听讲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其中语句的含义,还掌握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而提升学生文化水平和文学素养。
  五、引导学生分析诗词歌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诗词歌赋中蕴含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讲解诗词歌赋内涵时,应注重分析其中的传统文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举手说出其中的传统文化、蕴含的寓意和道理,从而调动学生主动举手说出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诗词渗透的道理、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师结合学生表述的传统文化和观点予以补充和讲解,能使学生快速理解、掌握诗词歌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
  例如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先讲解诗词歌赋字里行间渗透的内涵和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情怀,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举手说出诗词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举手说出古诗词的含义、诗词意境、诗词语句中渗透的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的同时,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说出诗词语句的字面以及诗词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由此可知,学生积极深挖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深挖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六、结论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依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讲解传统文化,教师在明确要求后,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古文中的语句,学生在分析过后,教师应详细讲解古文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并引导学生诵读诗词歌赋、课文内容,进而使学生在诵读中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蕴含的丰富文化知识,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2]付会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8(25).
  [3]严杰.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4]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5]杜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的研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