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国家对于中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也应有这份责任。为了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手段和措施去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使传统文化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渗透的作用和针对现状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167-02
  一、前言
  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且在过去的五千年里从未断流。但是随着更多舶来文化还有网络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以及年轻人群体中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在这样青黄不接的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担负这个责任,将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使传统文化能够渗透到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会有很多古诗、古文的教学、背诵,这些文字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许许多多传统文化的要素。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老师应该更加注意这些内容的正确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老师不应该只是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理解。不应该纯粹将应试作为教这些内容的目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意义以及美感。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些古诗等传统文化的元素仍然是要求背诵,并没有进行拓展,也并没有让学生去有更深的理解。这样的现状需要改善,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体现出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
  三、初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能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在这个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平常的教学内容中,渗透进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可以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加宏观的认识,然后慢慢会有一个整体到微观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才可以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整体的认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于文化背后的故事以及历史有更清楚的认识。
  (二)能更好塑造学生的三观
  能够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精华。一些不适合时代的糟粕都已经被剔除。所以学生学习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会有更正确的观念灌输,有利于他们在青春发育时期一个正确观念和人文情怀的形成,也有利于之后正确三观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成绩并不是最终目的,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对于以后的生活学习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三)能更好树立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自尊心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时,会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人文有更好的了解。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增加自己对于国家的了解,会更有利于学生民族观念的形成,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爱国自尊心以及自豪感上更进一步,从而形成自己对于自己国家更为丰富的爱。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宏观措施
  (一)丰富教学形式以及内容
  语文教学并应该只存留于纸面,而是要采取更多样的形式去阐释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课本中的内容发散开来,对这些文字背后的故事、历史以及文化等进行拓展,使学生有更浓厚的兴趣,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创新。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使得学生有更为生动具体的理解。
  (二)深入剖析课文背后的精神内核,并联系实际
  能够选入教材的古诗以及古文大多都是有很深刻的精神文化教育意义的。所以在教授完表面的文字知识后,还应该将其背后的东西深挖出来,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为深刻的东西,并对这些文化内核进行探讨。在這个过程中,会有更多更深刻的理解,从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升华。
  (三)去丰富学生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生活
  很多学生都是在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才会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在下课放学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多的接触。所以没有一个理想的环境去培养这种传统文化的感觉,会使课堂上的教学暗淡无光。所以应该让传统文化进入每个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接触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物件、书籍、音乐、节目,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真正的了解。除此以外,语文老师也可以多举办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活动,比如古诗接龙、打灯谜、写毛笔字等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这样一来,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喜欢上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再去学习就不枯燥了。
  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微观措施
  (一)把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贯穿
  语文教学中将统文化进行贯穿,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所学知识可以和文化融通,感情和内涵都有提升。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潜移默化、不露痕迹地使学生想要去学习这些知识,了解这些文化。传统文化教育中也有很多道德以及情感上的教育,在知识和考试内容之外,还要有更加重要的文化晕染。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传统文化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也要不断渗透到学生课外的活动中。在语文教学时,一定不能只是去依赖教材,拘泥于教材,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去演化,去发展,比如课本上的内容去表演,去演讲,去辩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使学生更加接近于传统文化的本质,对于之后的人生道路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有意指导,使学生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化为自己身上的人格和三观。
  (三)在作文中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积累
  很多大家作品都是学生们需要背诵的课文,老师要让学生去背诵,熟练背诵是第一步,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文章和诗词中的意义,然后就是在自己的文章中进行运用,将自己积累的这些文化精华运用到作文之中,是文章的文化底蕴。这些作品都是值得反复咀嚼的思想精华,对于作文,对于人生都是财富。
  (四)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有助于之后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做法很多,比如张贴悬挂一些名言古训,把教室布置得更有文化气息等等,总之就是让学习环境更有文化气息,使学生得到不断熏陶,也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五)让学生走出学校,在课外感受传统文化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可以让学生去熟读一些著名的古典书籍,比如四书五经等等,这些都是几千年被证明了的经典,经历大浪淘沙依然历久弥新。在这样的作品中,学生更加可以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历史文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以及本地的一些文化遗产,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让学生获得心灵震撼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文化渗透进入语文课堂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去担负起责任,努力去传播传统文化。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唤醒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去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和独立人格需要传统文化的辅助,因为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会有很多解释现在年轻人和学生疑问的答案,藏在其中,需要老师这样的引路人去引导,学生才会有兴趣,进而热爱。这样说来,传统文化应该在初中生中传播,应该去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去带给他们启迪和美的享受。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所以一定要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培养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祖国的文化历史更加了解,也可以产生自己心中的兴趣。而且,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也就是在这个领域中为学生提供了一方国学的土壤,在这片传承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将自己的思想升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真正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扬者,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上进,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为国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晨.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9(03):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