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籽粒脱水与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开展39个夏玉米杂交种籽粒脱水与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穗下绿叶、穗轴周长、雄穗分枝和生育期呈正相关,与吐丝—收获、成熟—收获呈负相关;中后期脱水速率与株高、穗位高、伸长节数、苞叶长和百粒重呈负相关。穗下绿叶、吐丝—收获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直接效应极显著,雄穗分枝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直接效应占51.7%;株高、穗位高、苞叶长对中后期脱水速率的直接效应分别占45.1%、66.2%、70.4%。
关键词:玉米;籽粒脱水;农艺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2-03)-0030-04
玉米用途广泛,是当今世界三大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是影响籽粒机收的瓶颈因素[1]。含水率决定着籽粒的软硬程度,不仅直接影响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还会给籽粒干燥、储藏、加工等后续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若收获时遭遇阴雨天气,还有可能发生霉变,最终影响玉米的商品品质和营养价值[2]。为此,本研究分析了籽粒脱水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拟找出与籽粒含水量关联密切的农艺性状,为黄淮海区域适宜籽粒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相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受有关单位委托,2019年濉溪县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开展了玉米高光效品种展示,承担了安徽神农玉米联合体品种适应性试验。
1.1.1 高光效品种展示 供试品种共计11个,分别为金玉1233、中玉505、金秋119、隆平206、登海505、联创808、迪卡653、迪卡517、秋东368、庐玉9105和鼎玉928。6月19日机播,8月4—6日吐丝,9月22—25日成熟,9月29日收获。
1.1.2 神农品种适应性试验 试验分4组进行。高密度组(75000株/hm2)区试参试品种14个(对照:郑单958),低密度组(57000株/hm2)区试参试品种8个(对照:隆平206);低密度、高密度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均3个(含对照)。区试6月21日人工开沟点播,生试6月19日机播,8月5—9日吐丝,9月23—28日成熟,10月2日收获。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以上述区域试验I重复和品种展示、生产试验中间行植株为观测、取样对象。品种展示和适应性试验分别自8月16日、8月24日开始,每3~5d取样1次,至收获期结束,共10次。每次取长势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单穗株果穗3穗,人工脱其中部籽粒200粒,稱鲜重后放入烘箱105℃杀青30min,80℃烘约36h至恒重,称干重。
百粒水量(%)=百粒鲜重-百粒干重,籽粒含水量=百粒水量/百粒鲜重×100;
脱水速率(%)=(前1次含水量-后1次含水量)/2次取样相隔天数。
9月21日连续选定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田间考察株高、穗位高、伸长节数、穗下绿叶、穗上绿叶和雄穗分枝;收获时连同苞叶、穗柄取10个单穗株果穗,室内考察苞叶长、穗柄长、穗柄节数(苞叶片数)和穗长、穗周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轴周长、风干轴重。区域试验I重复剩余果穗全部收获计产,II、III重复收取中间4行计产;品种展示和生产试验收取3个20m行计产。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利用DPS v7.05进行相关分析。
1.4 花后气候条件 2019年8月11日至9月30日平均气温23.9℃,日最低气温平均19.4℃,日最高气温平均29.7℃;降水量70.3mm,雨日6d;日照时数326.7h。相对湿度74.7%,平均水汽压21.9hPa,蒸发量179.8mm。整体上气温正常,降水持续偏少,日照正常。整个9月无有效降水,对玉米籽粒脱水、晾晒有利。
2 结果与分析
2.1 籽粒水分变化动态 经分析,百粒水量(w)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与吐丝后天数(t)一元二次曲线相关,呈前期增长、后期减少态势。峰值点位于吐丝后31~36d(本季在9月5—13日),随着吐丝期的推迟,峰值点趋于后移。籽粒含水量(p)自始至终呈下降趋势,与吐丝后天数(t)极显著负相关(表1)。籽粒脱水始于百粒水量曲线峰值后。
2.2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脱水速率的相关性 依据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测算3个脱水速率。成熟前后脱水速率:9月21日至收获;熟后脱水速率:9月26日前(含)成熟的取9月26日至收获,9月27日及以后成熟的取9月29日至收获;中后期脱水速率:9月11日至收获。分析表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脱水速率负相关,但只有与中后期脱水速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表2)。
2.3 籽粒脱水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是影响玉米收获品质的关键因素,由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共同决定的[3]。为此,以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中后期脱水速率为应变量进行分析。
2.3.1 与植株性状 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株高、穗位高、伸长节数、穗上绿叶数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与穗下绿叶数、雄穗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中后期脱水速率与穗下绿叶数、穗上绿叶数、雄穗分枝数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与株高、穗位高、伸长节数显著负相关(表3)。
2.3.2 与穗部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苞叶长、穗柄长、穗柄节数、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风干轴重和粒长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与穗轴周长显著正相关,与穗周长弱正相关。中后期脱水速率与穗柄长、穗柄节数、穗长、穗周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轴周长、风干轴重和粒长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与苞叶长显著负相关。
2.3.3 籽粒脱水与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百粒重、穗粒重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与生育期极显著正相关,与吐丝—收获、成熟—收获天数极显著负相关。中后期脱水速率与吐丝—收获、成熟—收获、生育期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而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弱相关(表5)。 2.4 籽粒脱水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2.4.1 收获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穗下绿叶、雄穗分枝和吐丝—收获、成熟—收获、生育期极显著相关,与穗轴周长显著正相关,与穗周长弱相关(表6)。穗下绿叶、雄穗分枝越多,果穗、穗轴越粗,生育期越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越高;收获期相同,吐丝、成熟越早,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越低。
为进一步明确籽粒含水量与各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大小,删除株高、穗位高等与籽粒含水量相关不显著的性状[4],对上述7个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弱相关以上的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穗下绿叶、雄穗分枝、吐丝—收获多元直线相关,W=89.74+1.310X1+0.178X2-1.218X5,F=16.15**。通径系数见表7。
2.4.1.1 穗下绿叶 穗下绿叶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而通过雄穗分枝、吐丝—收获的间接效应只占17.1%。穗下绿叶与穗轴周长、生育期显著正相关,穗下绿叶越多,穗轴越粗,生育期越长。穗下叶干黄下垂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玉米脱水速度[5]。39个参试种乳熟末期穗下绿叶0.8~5.0片,平均2.8片,标准差1.2片。机收籽粒玉米育种中选杂交种单株穗下绿叶应低于3片。
2.4.1.2 雄穗分枝 雄穗分枝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正向直接效应占51.7%,略大于间接效应。雄穗分枝与生育期显著正相关,与穗周长、穗轴周长弱相关,雄穗分枝越多,生育期越长,果穗、穗轴越粗。39个参试种雄穗分枝3.6~18.7个,平均9.1个,标准差3.9个。机收籽粒玉米育种中选杂交种雄穗分枝应少于9个。
2.4.1.3 吐丝—收获 吐丝—收获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而通过雄穗分枝、吐丝—收获的间接效应只占3.4%。吐丝—收获与成熟—收获极显著正相关,吐丝越早成熟越早。39个参试种8月4—9日吐丝,平均8月6日吐丝;吐丝—收获54~58d,平均55.5d,标准差1.2d。机收籽粒玉米育种中选杂交种吐丝期应比对照早1~2d。
2.4.2 脱水速率与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表明:中后期脱水速率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与穗位高、伸长节数、苞叶长、百粒重显著负相关,与穗粒重弱相关(表8)。植株、穗位越高,伸长节数越多,苞叶越长,百粒重、穗粒重越大,中后期脱水速率越小。对上述6个与中后期脱水速率弱相关以上的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中后期脱水速率与株高、穗位高、苞叶长多元直线负相关,V=2.85-0.002X1-0.006X2-0.028X4,F=5.375**。通径系数见表9。
2.4.2.1 株高 株高对中后期脱水速率的直接负效应占45.1%,直接效应绝对值略小于间接效应。株高与伸长节数、百粒重、穗粒重正相关,植株较高,则伸长节数较多,百粒重、穗粒重较高。39个参试品种的株高在215.5~300.5cm,平均为255.7cm,标准差22.6cm。机收籽粒玉米育种中选杂交种株高在250cm左右。
2.4.2.2 穗位高 穗位高對中后期脱水速率的直接负效应占66.2%,大体上相当于间接效应的2倍。穗位高与伸长节数极显著正相关,伸长节数越多穗位越高。39个参试种穗位高在78.5~114.0cm,平均为96.8cm,标准差9.3cm。机收籽粒玉米育种中选杂交种穗位高95cm左右。
2.4.2.3 苞叶长 苞叶长对中后期脱水速率的直接负效应占70.4%,明显大于间接效应。苞叶长与百粒重、穗粒重极显著正相关。田间观察可知:苞叶长小于穗长的果穗,裸露的部分果穗缺粒较多。苞叶少、薄、短,成熟后自动打开,果穗籽粒脱水快[6]。39个参试种苞叶长在16.8~27.8cm,平均20.4cm,标准差2.1cm。机收籽粒玉米育种中选杂交种苞叶长20cm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1)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穗下绿叶、穗轴周长、雄穗分枝和生育期正相关,与吐丝—收获、成熟—收获负相关;中后期脱水速率与株高、穗位高、伸长节数、苞叶长和百粒重负相关。这与朱传文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
(2)穗下绿叶、吐丝—收获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直接效应极显著,雄穗分枝对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直接效应占51.7%;株高、穗位高、苞叶长对中后期脱水速率的直接效应分别占45.1%、66.2%、70.4%。植株和穗位矮、穗下绿叶和雄穗分枝少、吐丝早、苞叶短是机收籽粒玉米农艺性状的核心要求[8]。
(3)机械直收籽粒玉米品种是一类特殊的类型[9]。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是由2对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中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微效基因中存在加性和显性效应,均以显性效应占主导地位,遗传基础以主基因为主[10]。脱水速率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早代选择有效[11]。玉米籽粒的含水量属田间隐蔽性状,不能直接选择。机收籽粒玉米育种应选择植株、穗位较矮,伸长节数、雄穗分枝少,穗轴细、苞叶短,吐丝、成熟早,百粒重、穗粒重较轻的杂交组合。通过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测定决选。籽粒机收玉米不再是过去的“高富帅”,即高秆、粗茎、大棒型,而是现在的“矮密早”或“矮密快”模式,即适度矮秆、密度加大、成熟早且灌浆快的丰产型[12]。
参考文献
[1]李文兰,李文才,孔琦,等.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6):25,27.
[2]张翼飞,于崧,王玉凤,等.促进玉米籽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9(1):1-8.
[3]卢道文,张莹莹,李永江,等.8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脱水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2):122-125.
[4]张采波,余庭跃,文守云,等.成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种子,2019,38(8):34-38.
[5]郭庆辰,白光红,刘洪泉,等.黄淮海地区籽粒机收玉米育种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5(9):7-11.
[6]朱培,段雅洁,梁玉超,等.黄淮海地区玉米机收籽粒的探讨[J].中国种业,2015(05):13-14.
[7]朱传文,朱松艳,张存岭.玉米收后籽粒水分变化与生物学性状的关系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4(02):31-33.
[8]陈得义,景希强,王孝杰,等.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J].作物杂志,2014(02):13-15.
[9]严勇敢,刘五志,张宏军,等.陕西玉米机收品种选育与推广的思考[J].中国种业,2016(01):11-13.
[10]孔琦,孟昭东,马小燕,等.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数量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6):22-25,37.
[11]师亚琴,孟庆立,杨少伟,等.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8(5):23-25.
[12]郭庆辰,康浩冉,王丽娥,等.黄淮地区籽粒机收玉米标准及育种模式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6(1):159-162.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9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