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变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开展39个夏玉米杂交种籽粒水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百粒水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与吐丝后天数呈一元二次曲线相关;籽粒含水量与吐丝后天数呈直线负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生理成熟—收获天数呈直线负相关,籽粒水分变化速率与吐丝后天数呈直线负相关,籽粒脱水始于百粒水量曲线峰值后。籽粒机收应在生理成熟9d后进行。
关键词:夏玉米;籽粒水分;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1-0024-02
玉米是世界3大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籽粒直收是当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1],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是影响籽粒机收的关键因素[2]。含水量的高低决定着籽粒的软硬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还会给干燥、储藏、加工等后续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若收获时遭遇阴雨天气,还有可能发生霉变,最终影响玉米的商品品质和营养价值。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玉米籽粒形成后的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为玉米适期收获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19年濉溪县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开展了玉米高光效品种展示,承担了神农联合体玉米品种适应性试验。
1.1.1 高光效品种展示(代号:ZS) 供试品种为金玉1233、中玉505、金秋119、隆平206、登海505、联创808、迪卡653、迪卡517、秋东368、庐玉9105和鼎玉928,共11个品种。6月19日机播,8月4—6日吐丝,9月29日收获。
1.1.2 品种适应性试验(PS) 试验分以下4组进行:(1)高密度组(75000株/hm2),区试参试品种14个(对照:郑单958);(2)低密度组(57000株/hm2),区试参试品种8个(对照:隆平206);(3)低密度生产试验,参试品种3个(含对照);(4)高密度生产试验,参试品种为3个(含对照)。区试6月21日人工开沟点播,生试6月19日机播,8月5—9日吐丝,10月2日收获。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以上述区域试验I重复和品种展示、生产试验中间行植株为观测、取样对象。籽粒水分采用烘干减重法测定。品种展示和适应性试验分别自8月16日、8月24日开始,每3~5d取样1次,至收获期结束,共10次。每次取长势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單穗株果穗3穗,人工脱其中部籽粒200粒,称鲜重后放入烘箱105℃杀青30min,80℃烘约36h至恒重,称干重。计算公式如下:
百粒水量(%)=百粒鲜重-百粒干重;
籽粒含水量(%)=百粒水量/百粒鲜重×100;
水分变化速率(%)=(前1次水量-后1次水量)/2次取样相隔天数。
1.3 花后气候条件 2019年8月11日至9月30日,平均气温23.9℃,日最低气温平均19.4℃,日最高气温平均29.7℃,降水量70.3mm,雨日6d,日照时数326.7h。相对湿度74.7%,平均水汽压21.9hPa,蒸发量179.8mm。整体上气温正常,降水持续偏少,日照正常。整个9月无有效降水,对玉米籽粒脱水、晾晒有利。
2 结果与分析
2.1 籽粒水分的变化动态 从图1、表1可以看出:百粒水量(w)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与吐丝后天数(t)一元二次曲线相关,呈前期增长、后期减少态势。峰值点位于吐丝后31~36d(本生产周期在9月5—13日),随着吐丝期的推迟,峰值点趋于后移。峰值点百粒水量在17.5~20.2g,平均为19.1g/100粒。回归方程F值和一次项、二次项偏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真实反映了百粒水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由此可见,夏玉米籽粒脱水始于百粒水量曲线峰值后。
2.2 籽粒含水量的变化动态 从图2、表2可以看出:籽粒含水量(p)自始至终呈下降趋势,与吐丝后天数(t)极显著负相关。吐丝后天数每后移1d,籽粒含水量下降1.08~1.23个百分点。当籽粒水量达到峰值时,籽粒含水量在62.2%~70.1%,平均为65.9%。收获期籽粒含水量是籽粒机收的限制性因素[3]。分析表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p)与生理成熟—收获天数(t)显著负相关,p=33.26-0.916t,r=-0.4118*。当籽粒含水量在17%~23%时收获破碎率最低,籽粒含水量在24%~28%时,收获产量损失最小,籽粒机收时的含水量应低于25%。因此,籽粒机收应在生理成熟9d后进行。
2.3 籽粒水分变化速率 从百粒水量曲线偏导方程和表3可以看出:籽粒水分变化速率(v)与吐丝后天数(t)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吐丝后天数每后移1d,籽粒水分变化速率降低0.027~0.040g/100粒·d。百粒水量曲线峰值后,水分变化速率为负。
3 结论与讨论
(1)玉米籽粒形成后,百粒水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与吐丝后天数呈一元二次曲线相关;籽粒含水量与吐丝后天数呈直线负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与生理成熟—收获天数呈直线负相关,籽粒水分变化速率与吐丝后天数呈直线负相关,籽粒脱水始于百粒水量曲线峰值后。籽粒机收应在生理成熟9d后进行。
(2)玉米籽粒生理成熟前,植株依靠传导系统,一方面将碳水化合物等有机成分传输到果穗,另一方面将果穗中的水分从籽粒和穗轴中运走,降低果穗的含水量[4]。生理成熟前,玉米籽粒脱水属于发育失水,显著受源库关系的调控。生理成熟至收获期,水分散失主要通过籽粒表面的蒸发作用,显著受田间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5],尤其与环境中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相关。
(3)黄淮海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和“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倒茬时间短,冬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麦茬玉米站秆脱水[6],不能无休止延长,10月10日前必须收获完毕,生育期被限制在110d范围内[7]。黄淮海地区麦茬玉米籽粒机收的安全界限为:8月上旬吐丝,9月25日前后完成生理成熟,后期脱水时间10d以上。
参考文献
[1]师亚琴,孟庆立,杨少伟,等.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8(5):23-25.
[2]李文兰,李文才,孔琦,等.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8(6):25,27.
[3]孔琦,孟昭东,马小燕,等.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的数量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6):22-25,37.
[4]严勇敢,刘五志,张宏军,等.陕西玉米机收品种选育与推广的思考[J].中国种业,2016(01):11-13.
[5]张翼飞,于崧,王玉凤,等.促进玉米籽粒脱水的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9(1):1-8.
[6]靳晓春,蒋佰福,牛忠林,等.玉米果穗乳熟期水分运动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9,33(26):13-18.
[7]朱传文,朱松艳,张存岭.玉米收后籽粒水分变化与生物学性状的关系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4(02):31-33.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8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