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宁波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关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其发展不仅能够解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而且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增发动力。在新时期,宁波市借助已有的优势,已布局形成了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宁波应多措并举,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效应,从而形成更大规模、更具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从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案例、发展趋势、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分析和对策分析这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趋势; 宁波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6-0095-04
  一、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际合作日趋紧密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国际合作,新的新兴产业国际合作形势正在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很少有产品的研发、原料、生产、销售等价值链活动全部由一个国家完成。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往往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生产迂回性,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技术优势又各有不同,因此,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完成生产。它们往往拥有数十家甚至数百家供应商和服务商,且其价值链遍布全球。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在全球拥有766家供应商,其中中国大陆的供应商有346家,位居第一,其余供应商分布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在销售上,海外市场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的拓展也備受重视。由此可见,新兴产业下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往往由众多企业共同协作完成,且国际化合作日益加深。
  (二)新兴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顶尖的高科技创新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已成为目前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国际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各类人才激励机制也层出不穷。除企业自身为吸引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所做出的努力外,各国(地区)政府也多措并举吸引和培养人才,如欧盟的人才专项资助计划——“玛丽·居里国际智力引进行动计划”,其目标是吸引非欧盟成员国的人才来欧洲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形成互惠共赢的科研合作关系。又如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集中全球顶尖人才,其灵活有效的人才激励措施也功不可没。首先,是人才吸引力,企业提供高薪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氛围浓厚,还通过股权奖励、技术入股等方式激励员工;其次,硅谷具备宽松的创新文化,硅谷鼓励创新人才流动,对新理念、新员工持有开放态度,宽容失败,汇集各个国家的创新人才。除了人才激励措施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创新的主体也不容忽视。美国硅谷周边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近20所名牌大学,为硅谷提供了大量高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了美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三)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多样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始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因此在这些产业下的企业往往会面临成本投入过高、失败风险大等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无法集中资源研发科技产品,从而导致项目夭折,甚至企业破产。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各国政府也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措并举,从创新资本体系、产业集群化政策、采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的企业。
  以美国为例,创新的资本体系是发展新兴产业的源头活水。该体系的核心为:第一,构成多元。例如,波士顿的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组成的创新资本链条。第二,民间资本“唱主角”。美国的民间资本为初创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在初创企业的科技研发、持续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高校、研究机构、创新型企业是新兴产业创新生态中的发动机,而风险资本则是其源源不断的燃料。苹果、谷歌、脸谱等大企业在发展初期都经过了多轮融资最终成长成为大企业。
  在推进产业集群上,各国政府建立和培育创新中心以及企业孵化器为主要手段。如著名的位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附近的剑桥创新中心(CIC),汇集了全球800多家公司,这其中的创业者包括大型企业、跨国企业、初创公司、个人,还集合了创投公司、创业工坊、国外领事馆等,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创新集群生态圈。又如日本提出了“知识集群计划”,创建产业-研究机构-政府的功能区域网络。
  (四)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很多新兴产业都是多学科、跨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一项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多项配套技术的辅助。比如,一架飞机的研制需要流体力学、计算数学、热物理、信息科学等众多领域的配合,需要攻克200多项关键技术。产业融合是由新兴产业的复杂性决定的,而产业融合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了新兴产业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今后,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渗透进各行各业之中,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度进一步提高。
  二、国内外先进城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
  (一)杭州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总部位于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取得巨大成功,杭州市围绕互联网技术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并且打造了全国首个技术型特色小镇,命名为“云小镇”。为了吸引创新型人才加入,杭州市给予创新型人才极大的政策扶持,并且积极主动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扶持初创的技术企业,比如,给予三年免税的优惠税收政策,办公场所租金的财政扶持政策,以及优渥的人才落户政策。种种举措为杭州市吸引了大批人才,并且使得这些人才在杭州市落地生根,创立了一大批具有特色与竞争力的技术企业,不仅为杭州当地创造了极大的产业产值,更为杭州市解决了部分人口就业问题。   (二)天津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
  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天津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占天津当地注册公司总数量的34.6%,而且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名中,天津市在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中,有7个行业排在前5位。从覆盖的行业来看,目前天津市新兴产业涵盖了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及相关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其中,天津市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最令人瞩目,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并且形成集聚效应的典型代表。在2016年以前,天津市新材料行业缺乏研发的基础设施、缺乏专业的人才、校企联合研发的优势不足,在种种困境面前,天津市政府积极推出各项人才保障政策,并且加大力度发展本地高校的新材料研究,推动新材料研究成果的转化。在种种有力的举措下,天津市仅用3年的时间便将新材料行业从无到有,做成了全国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美国特拉华州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培育发展经验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目前全球各个国家普遍认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实现环保出行,而且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带动诸如充电桩建设、新能源供给行业、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等等一系列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就业。借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的成熟与落地,配套的新能源产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应用与发展,减少国家对煤碳、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各国对于新能源行业非常重视。而对于新能源应用最广泛、应用场景最容易落地的汽车行业,各国都进行了大力的扶持与补贴。
  目前,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最好的是美国,美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则集中在特拉华州。特拉华州为了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税收抵扣优惠政策,并进行财政支持、研发支持与消费引导,而为了更全面地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特拉华州除了在政府层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财政补贴外,非政府组织还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贴、研发支持与消费引导。美国特拉华州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全面支持引导,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培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宁波市重点布局新兴产业领域的设想
  近年来,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速明显。2018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993.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2%。结合宁波实际、“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以及国内国际经验,笔者提出了以下关于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设想:
  第一,在产业定位上,目前宁波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结构是“246”。“2”即:绿色石化、汽车;“4”即: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軟件与新兴服务;“6”即: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需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智能物流”,5G时代,宁波市应着力打造人、机、车、设备一体互联的5G智能物流,以促进宁波市港口贸易以及电商产业的发展,这与宁波的城市定位和优势产业相符合;第二种是“智能交通”,智能交通将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率、方便市民的生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节能环保;第三种是“现代金融”,宁波市应加快集聚一批现代金融产业,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不竭动力;第四是“海洋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港口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海洋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且科技创新前景广阔,是未来全球竞争的焦点。据统计,我市近五年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12%,发展潜力不容小觑,未来我市应继续强化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三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加速推动海洋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融合。
  第二,在产业空间布局上,笔者认为,应从“一核、五区、三带(一基地)”来布局。“一核”,就是将目前都在鄞州区的东部新城与南部商务区合并打造中央商务区,汇集现代金融、国际贸易等产业,并作为当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城市中心,充分体现宁波商贸城市的区域个性。“五区”,就是在宁波市区“一核”周边,打造彰显宁波城市定位的五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分别是体现开放发展理念的“国际贸易物流总部基地”、体现创新发展理念的“新材料科技城”、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三江口都市文化创意区”、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东钱湖国家健康休闲区”、体现协调发展理念的“奉化生态旅游涵养区”。当然,这些布局也不能进行条块分割,须用数字驱动的产业管理模式进行整合。
  四、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企业主体,推动转型升级
  宁波市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批标杆型企业,培育发展千亿级工业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创新型小微企业、高成长企业,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力打造一批新型产业体系中竞争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贡献突出的标杆型企业。推动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鼓励企业承接国家重大创新任务。推进大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协同制造与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的良好氛围。并通过智能工厂、“机器换人”等手段,更新和改造现有企业,推动传统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二)创新资本支撑,加强资金扶持
  在资金支持上,宁波市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引才育才力度,深入实施“3315资本引才计划”“泛3315计划”、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等核心引才政策,重点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加快校企合作,引进和培育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第二,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基础研发的支持力度,利用财税政策鼓励创新,支持产业基础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对中小型企业实施综合税收优惠,从单一的税收减免和税率降低,到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放宽费用列支标准等措施综合实行。在新兴产业的发展初期,应加大政府采购、政府补贴力度,对新兴产业的典型产品进行示范化应用。   第三,创新金融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企业研发,推进产业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和完善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和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增信担保体系,适当引导民间信用担保机构向科技型企业倾斜;鼓励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天使基金、风险资本,以及新三板、中小板等股权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
  (三)建立创新中心,增强集群效应
  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会面临资本不足、核心技术难以攻克等难题,从而导致项目夭折、企业发展困难等现象的发生。这些因素导致了新兴产业在短期內难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效应,产业规模效应的形成又与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尽快实现规模效应,宁波市政府应采取新兴产业集群化推动政策,建立集中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供应商、创新联盟、技术中介等要素的创新生态系统。
  具体而言,第一,应积极推动校企研发合作,加强宁波本地新兴产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积极推进各项研发成果的企业化生产,促进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第二,激发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效应,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依赖于多个行业关键技术的攻克,因此,建立多行业的产业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宁波市政府在建立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时,应考虑该项新兴产业的具体特征,与提供相关配套技术的产业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第三,建立跨区域的创新中心,如杭甬国家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浙江大湾区产业集群,形成杭、甬优势互补、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四)扩大消费市场,平衡供给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模式可分为供给侧模式和需求侧模式,而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政策往往偏向于供给侧,对需求侧有所忽视,而这种偏向的后果就是新兴产业发展受阻、后继乏力。例如我国的光伏产业,政府的支持政策集中在生产环节,且其主要依赖于海外市场,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培育不足,这就导致了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欧盟“双反”后遭遇寒冬。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光伏产业的例子,给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宁波市政府应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侧培育模式的强化,可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方案。第一,政府优先采购。将政府采购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并建立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从而加速市场开辟。第二,补贴和引导消费者。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始期,消费者对于前期产品消费惯性的存在,必然给新兴产品带来阻碍,此时政府需要在新兴产品的价格上予以消费者补贴,以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此外,还应积极引导消费者反馈客户体验,以改进新兴产品的工艺,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海蕴. 战略性新兴产业[J]. 财经界,2017(08):18-19.
  [2] 余东华,吕逸楠.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评价与预警研究: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5):96-104.
  [3] 伍健,田志龙,龙晓枫,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2018(1):158-166.
  [4] 庄德林,杨羊,晋盛武,等.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2017(04):69-76.
  [5] 李巍,郗永勤.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测度[J]. 统计与决策,2017(2):60-63.
  [6] 梁威,刘满凤.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分异[J]. 经济地理,2017(4):117-126.
  [7] 申俊喜,杨若霞.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TFP增长差异及高端化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03):41-48.
  [8] 毛伟,杜军,温秋靖. 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2):7-10.
  [9] 杨英英.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10] 杨姗.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D]. 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6.
  [11] 李晓华,刘峰. 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2013(03):22-3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ountries to w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which is related to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Its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solv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provide a huge additional pow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help of the existing advantages, Ningbo has formed a certa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Ningbo should take multipl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ffec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so as to form a more large-scale and competitiv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cases of the world's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layout analysis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Ningbo and th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rend; Ningbo solutions
  (责任编辑:刘彩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