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荒山造林绿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荒山地区的绿化造林工作关乎全国生态环境发展。介绍了荒山地区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应遵循的原则、现存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荒山造林;绿化工作;解决方案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1-008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728.1         文献标志码:A
  1  开展荒山造林绿化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1  适宜性原则
   荒山地区本身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相对较差,不利于普通植物、植被的生长与存活,因此,在荒山地区开展绿化造林活动时,必须要坚持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也称因地制宜原则,即在进行荒山造林活动之前,先充分了解探察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植树造林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需求,然后结合不同树种、不同植被的生存环境及存活条件,为荒山地区选择合适的树种与植被[1]。
   另外,适宜性原则还要考虑同一荒山地区的不同树种选择。一方面,由于同一荒山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因此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选择不同的绿化树种;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树种或植被的作用及绿化功能不同,应搭配种植合适的树种,不仅有利于各自的生长,还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利于提高荒山绿化效果。
  1.2  保护优化原有植被原则
   荒山地区现存的原有植被与气候环境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已经能够较好地适应荒山地区的恶劣气候环境,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功能,具有防风固沙、维护水土营养等作用。因此,在进行绿化造林规划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并考虑荒山地区原有的植被,根据原有植被的树种、分布等特点,制订合理的绿化造林方案。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的绿化工作,节约绿化造林工作的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原有植被的绿化功能,提高荒山改造、绿化造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1.3  优化荒山地区的地理条件,提高植物存活率
   任何树种与植被的存活与生长都要有一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作为支撑,在进行荒山绿化工作时,一方面要选择适应性强、存活率高的树种与植被;另一方面要适时改造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植物的存活与生长创造条件。例如,水分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树木的存活率首先要保证水源的充足供给。对于荒山地区来讲,水源的供给情况可能不太理想,对此,一方面要增加荒山地区的水资源供给渠道,修缮供水工程,支持树木的生长所需;另一方面,可以选择种植蓄水能力强的树种,如灌木树种等,可以有效地固定水土,防止水分流失,提高绿化造林工作的质量。
  2  现阶段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荒山地区绿化生态环境不稳定、结构单一。一方面,由于荒山地区植被覆盖率低,一些荒山地区的绿化面积仍然较少,不符合荒山造林工作的绿化标准,因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性差。另一方面,荒山绿化所种植的树种、植被种类单一,大面积种植同一树种,不利于构建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在病虫害高发的季节,结构单一的荒山地区便被轻易攻击,生态结构脆弱[2]。
   第二,荒山地区的抗逆性普遍较差。由于大多数荒山地区植被覆盖少,给一些适应性强、繁殖能力高的入侵生物提供了有力“阵地”,例如以葛藤为代表的藤类植物等,这些入侵生物由于缺少物种竞争和生存压力,往往会快速生长,并不断扩张它们的栖息地,对荒山地区的绿化植被、树种或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些入侵生物的快速扩张,给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与机会,导致一些荒山林成为生态灾害的易发区、高发区。
   第三,大多数荒山地区生态观赏性不高。一般荒山主要分布于高速公路、铁路、省边界线等地,人烟稀少,由于绿化工作的不到位,导致这些荒山仿佛是“不毛之地”,人们对其渐渐出现排斥心理,产生荒山越来越荒凉的恶性循环。另外,荒山的荒凉景象影响当地的形象或市容市貌。
  3  解决策略
  3.1  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扶持力度
   政府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对荒山地区绿化造林工作的政策支持,是有效解决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政府应联合相关生态管理部门对本地区荒山造林工作制定合适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案等,以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为工作实施的各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实施准则,例如资金的分配、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其次,政府应制订并完善有关荒山地区植被保护与管理的规定与法案,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职权,保证荒山造林工作能够取得较好的收益,必要时可以制订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从多个方面加强对荒山造林工作的政策支持与监督管理。
  3.2  因地制宜,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
   为了使荒山地区绿化造林工作取得最大限度的收效,并节约经济效益,就应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树种栽种方案,即避免生态结构的单一性,遵循相关的科学栽培原理,使树木在荒山地区能够茁壮成长。首先,根据荒山地区的土壤环境与气候条件,为其选择合适的植被生态系统,采用多种树木结合种植的方式,构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结构。其次,根据荒山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水土环境的变化,制订绿化工作后期的管理维护方案,帮助荒山地区逐渐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绿化造林的长期收益。再次,一套完整的绿化造林工作方案包括选择树种或苗木、栽植方案,以及制订抚育标准、防护标准等多项工作,因此,工作方案要尽量详细,具有可实施性,并根据工作实际进展实时调整,为后续相应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3  完善并创新荒山绿化造林工作中的技术
   荒山造林的绿化工作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移植技术、运输与包装技术、培育与管理技术三大类。首先,在苗木移植过程中,為了保证最佳的移植效果,应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方式进行苗木移植,根据所选择树种的生存习性及荒山地区的天气环境条件,科学确定不同树种的移植栽培时期,以保证最大的存活率;对于不同树种的移植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一些常绿树需要采用带土移植的方式,一些阔叶树在移植前要修剪枝叶,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因此,在进行移植工作时,一定要根据树木的生存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测算,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方式进行移植,保证绿化工作的效率。其次,苗木的运输与包装也应采取科学恰当的方式,苗木的包装应选择相应的材料,并在打包前科学处理根部,保证苗木的存活率;苗木的运输应快速,并避免运输过程中各种外界因素对苗木存活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景利.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6(9):140-141.
  [2]丁春晓.荒山造林绿化关键技术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4):3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