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电企业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国内各家投资主体跑马圈地式地扩大生物发电企业装机规模,电厂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一些地区布点过于密集,生物质燃料资源争夺激烈,市场处于恶性、无序的竞争状态,生物发电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 生物发电企业 供给侧改革 资本配置
生物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爆发后,丹麦首先开始积极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动利用农林废弃物如秸秆等生物质能进行发电。自1990年以来,生物发电在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为推动国内生物发电行业的发展,中国在2003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生物发电优惠上网电价,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从而推动国内生物发电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大多数的生物电厂投产运营后,除了个别盈利外,其他均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一年亏损完注册资本的也不在少数。处于生物发电“一线大牌”的上市公司ST凯迪已经被暂停上市,旗下大多数电厂处于停产状态。为什么一个阳光行业处于如此尴尬的局面?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国内各地正在大力推行秸秆禁烧政策,看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禁烧了一段时间,快到春耕的时候,突击几天放荒,致使秸秆禁烧政策执行得“虎头蛇尾”。一方面电厂缺乏燃料,另一方面在田间地头大量焚烧。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就生物发电企业的供给侧改革进行探讨。
一、生物发电供给侧改革的含义及其战略意义
生物发电供给侧改革旨在调整生物发电行业的经济结构,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佳配置,提升生物发电电厂的发展质量和数量。生物发电供给侧改革有布局科学性、地区间平衡燃料资源、行业自律等要素。
生物发电供给侧改革的途径,就是从提高供给地区的平衡性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局部布点的结构调整,矫正生产要素在个别地区的扭曲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有效缓解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同时构建清洁、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县域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生物发电投资产权结构,国退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资本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
二、生物发电企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地区生物电厂布点过于密集,供需关系面临结构性失衡
目前,生物电厂的“项目路条”批复权限在各省级发改委。由于生物发电所需燃料主要为农林废弃物,所以,生物电厂一般坐落于农业县或者林业县。出于平衡各方投资主体需求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高工作业绩的需求,有的县城居然出现多家生物电厂,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局部供大于求的问题。地方政府往往从理论上计算当地生物质燃料的可提供数量,即当年生物质燃料生产量即为可提供量。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思维认识。实际上,当地生物质燃料可提供量远远低于理论上的生产量。许多生物电厂建设完毕之后,会发现做可行性研究时丰富的生物燃料可提供量却怎么也收集不了那么多。大量生物质燃料烂在田间地头也没有人往电厂里面送。理论上计算出来的固定成本被轻而易举地突破,从而导致投产运营之后随即就出现了亏损,而且是多年的、持续性的亏损。“理论上的可提供燃料资源丰富与现实中收集的困难”已成为阻挡国内生物发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路障。一方面,部分地区布点过于密集,地区局部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生物发电生存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国内的生物质发电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是需求存在缺口,然而个别地区过盛。此外,生物电厂为新兴行业,如何进行经营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强调生物质发电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网点布局、加强经营管理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为打造三农经济发展新动力、增长新引擎寻求路径。
(二)生物发电企业从业人员业务素养普遍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亟待迅速提高
绝大多数生物电厂位于农业县或者林业县,本地的大学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许多人以回到县城工作为耻。本地县城大学生回来得少,外地大学生到县城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优秀的管理人才很难接受县城所提供的工作环境和薪酬福利水平。这些因素决定着生物发电基层电厂的人员职业素养普遍不高。
生物电厂的成本控制还是处于摸索阶段,经营管理水平粗放。生物电厂的主要成本为生物质燃料成本,约占生物发电总成本的70%~80%。占比如此高的生物质燃料成本,控制方面却无法实现精细化。有的电厂管理粗放性和随意性令人触目惊心。不同集团间成本控制差异较大,就是同一集团同一省份的不同电厂,成本控制点也有不小的差异。
(三)缺乏全国性行业协会和行业自律标准
国内的生物发电行业是新兴行业,发展到现在尚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绝大多数投资主体参与的行业协会,尚没有一个各投资主体都需要普遍遵守的行业契约,恶意竞争时有发生。目前的生物发电行业自律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2017年2月成立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但是很多投资主体的生物发电厂并没有加入该协会,国内统一的行业自律并没有形成。并且该协会所组织的活动参与者较少,所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由于不同投资主体之间缺乏行业统一调度,为了争夺同一区域的燃料资源,互相提高收购价格,致使发电成本不断提升,提升到了发电越多亏损就越多的程度。
三、生物发电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一)优化资本配置,避免一地多厂情况的发生
各省级发改委批准“项目路条”的时候,对于一个县已经存在一家生物电厂的情况下,应当慎重审批,要求申请企业提供相当充分的资源保证措施,避免出现电厂建成后无料可烧,有料收不上来的尴尬局面。各投资主体也不能凭借一时热情大干快干,盲目追求装机规模和运营电厂数量,应该更加理智地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如果出现多家投资主体都想在同一地区投资的情况时,当地政府应该出面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避免出现建成后相互伤害的情况。生物质燃料的运输半径通常在50公里范围内,所以,各省级发改委应当对50公里范围内重复建设生物发电工程的情况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还要严控农林生物质只发电不供热项目,大力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将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县域重要的清洁供热方式,直接替代县域内燃煤锅炉及散煤利用。通过热电联产扩宽盈利渠道。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打造干事创业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如何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可以从“发展留人”“情感留人”“薪酬留人”这3个方面着手。“发展留人”是指建立企业特有的文化制度,树立员工为生物发电事业长期服务和奋斗的信心,把个人成功与单位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情感留人”是指营造出让人才产生情感依靠和归属感的环境,通过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留住人才。“薪酬留人”是指提高盈利水平之后,相应地提高人才的薪酬水平,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制度,让人才实实在在地从企业发展中获利,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三)建立全国统一的生物发电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与协调
如何调动各家投资主体参加行业统一协会的积极性?笔者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倡导各家投资主体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行业活动,规范行业自律规则,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生物发电行业诚信建设。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平衡好各投资主體之间的需求。就目前国内生物发电发展状况来看,至少应该在每个省都建立起区域协调机制,从前期选址到燃料资源分配,在各个方面进行省级统筹规划。
(四)大力革新生物发电技术,努力提高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大力开展生物质发电上下游全产业链建设技术路线研究,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和商用化,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发电核心技术,力争使用国产化设备100%,进而减少工程总体投资规模,减少带息负债规模。第二,针对不同的燃料适应不同的入炉方式,保持机组发电长周期运行具有经济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要控制好入厂燃料的质量关。第三,创造条件推进每个运营电厂实现热电联产,扩展生物发电厂盈利渠道。各投资主体的农林生物质发电厂全面转向分布式热电联产,推进新建热电联产项目,对原有纯发电项目进行热电联产升级改造,为中小城市和具备条件的乡镇供暖。热电联产综合经济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直燃发电,可更好地、更充分地利用生物资源。
四、结语
开发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能够解决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用电困难问题,美化农村的居住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飞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服务“三农”、加快新农村建设。生物发电行业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生物发电进行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
(作者单位为国能龙江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芳.新时期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建议[J].创新科技,2018(11):18-20.
[2] 王国辉,郭琦.浅析生物发电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A].企业基础管理与管控模式创新——2015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 2015.
[3] 王继强.生物质电厂项目现状分析与提高盈利能力浅析[J].甘肃科技,2014(14):56-58+83.
[4] 张铁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村电气化,2011(8):56-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