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元制”教育的校企合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元制”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中国通过不断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要實现校企的无缝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在“双元制”教育基础框架下实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2.075
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研课题(NJZY19359)
作者简介:董怡辰(198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E-mail:78081266@qq.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深化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要求,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1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4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技术进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2015年7月,教育部就深化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表了若干意见,强调产教结合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结合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可见产教深度融合是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扶贫富民的需要,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2 产教融合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对接”
完善的机制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强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建立产业技术进步机制,推动课程改革,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建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安排和设计课程序列,同时深化文化、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术证书的“双关”制度,在课程体系中纳入了专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使高职院校的合格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3 创新和拓宽融合路径,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融合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教学的关键。以提高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理念。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突出产教融合机制,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建设,在新的顶层设计教学职业教育的改革和系统部署,明确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面对当前和未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产教结合。
3.1 服务区域产业,促进行业一体化
“坚持市场、行业、职业科学、专业合理设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布局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要求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将传统产业积极转型并紧密对接行业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的标准对接产业链和产业群,实现专业基础教学相通和训练资源共享建设。
3.2 改革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办学要依托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让企业参与办学,把尖端技术点和最新市场信息融入教学,遵循企业的先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一体化,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校企订单、创新创业的模式,启动实践基地,利用学院专业设备和实训车间对学生进行培训。
3.3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实现学以致用是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职业教育特点,也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生产专业人才的摇篮,是教学作训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学校要加强教、学、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加强以育人为目的的实训考核评价,实现技能考核、相关课程考试和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
3.4 建立健全产教结合的保障机制
吸引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主动接受行业指导;创新制度和工作机制,为工教一体化和学校与企业在教育人才方面的合作创造良好地环境。
通过借鉴“双元制”教育体系实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改革重点不仅仅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还包括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改革与创新。吸引企业进入职教领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有效、有力的实现路径,多方位、多体系实现融合,将促使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建设实现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董怡辰.化工单元操作实践教学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7(52):27.
(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2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