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对自身居住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城市内涝频发、初雨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必須对排放技术与雨水利用技术进行积极关注并应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较低影响的开发技术,海绵城市应用在市政工程设计中,能实现合理利用城市水资源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概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并提出了在市政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运用,希望能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设计;应用
  1  引言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可以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并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是对于城市径流总量、峰值、污染控制的较大贡献。所以探讨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海绵城市概述及优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硬化面积越来越多,造成了原有道路的自然属性丧失。以前的泥土路面水的渗透能力比较强,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但是如果都是混凝土路面或者沥青路面,雨水只能通过市政排水沟排出。海绵城市理念就是保证城市更多的弹性空间,让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在雨水来临的时候吸水,并且存储起来,然后经过雨水处理系统,将雨水变成可以再利用的水资源,这种弹性空间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以及雨水利用率偏低的问题。海绵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城市建设的进程很快,而在城市建设中忽视了城市大规模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城市发展与自然环节不协调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规划越来越精细,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越来越科学环保,改变了传统城市规划中的粗放式模式,倡导一种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二是为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在传统的市政工程设计中,只强调了给、排两方面,但是如今随着资源日益匮乏,这种规划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中不仅强调了给、排,还强调了渗、蓄、净,提倡雨水的循环利用;三是有利于实现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重组。在以往的城市建设进程中,道路硬化面积不断增加,设计者过分重视城市道路能否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但是忽视了对城市水文循环系统的保护,到最后城市水文循环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工程不仅要解决用水、排水问题,还需要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模拟,重组城市水文循环系统。
  3  在市政工程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运用
  3.1  海绵城市理念在蓄水设计中的应用
  (1)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模块化蓄水设计。目前,在市政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提高了市政给排水系统的承压能力,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蓄水能力。除此之外,利用海绵城市模块储存并处理的水,既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景区用水补充、路面的清洗、冲洗侧所等需要,还能够作以消防和循环冷却水之用。
  (2)地下蓄水池设计。想要在现代城市雨水收集中,将蓄水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相关设计者在对蓄水池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应采用不同的植物合理有效地区分蓄水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地下蓄水池的性能。例如,在对蓄水池进行建设时,如果期间选用了大型的乔、灌木等绿化植物,则要将蓄水池的深度设计在6cm以上,想要充分满足地下蓄水池的设计要求,则要选用轻质中空的粗骨料。
  3.2  在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普遍使用不透水路面,在雨水天气下会出现道路积水、路面湿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无法实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是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成透水铺装的形式,使雨水能不断下渗,实现路面温度和湿度的有效调节,进而减少路面积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分析路段路基下土壤的性质,在土壤透水性较差的情况下,需要在基层设置排水管;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透水设计的过程中,纵坡需要控制在2.5%以下,路拱横坡需要控制在1%~2%。
  3.3  在绿化带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绿化带设计的具体应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考虑雨水收集、雨水过滤、排水防溢三个方面。
  雨水收集,这是透水性材料带来的直接影响,将雨水径流转变为绿化带存水,以起到雨水收集的最佳效果。
  雨水过滤,收集起来的雨水有很大一部分作为绿化浇灌用水,对于水质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绿化带过程中,通过设计安装铺设植土、砾石等做好雨水过滤工作,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加设渗透管,加强过滤效果。
  排水防溢,通过合理设计排水防溢系统,保证在降水量大的时节,排水管道和绿化带之间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相通流动,防止雨水下渗后,由于排水防溢系统故障出现回渗情况,造成二次内涝。
  3.4  附属设施设计
  为了保证市政给排水设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附属设施的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影响市政给排水的主要附属设施为路缘石和路肩边沟。
  (1)路缘石。目前路缘石的设计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两种,其中平缘石与路面的高度保持一致,这样路面的雨水可以直接流入到绿化带或者雨水口,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路面积水的情况。而立缘石,一般高出路面一定的高度,因此雨水很难直接流入到绿化带中,所以雨水一般只能顺着路缘石流入到雨水口中,但是如果雨水口设置的距离太长或者是雨量太大,就会导致路面积水很深,因此在设计立缘石时,要做好打孔设计,提高排水效率。
  (2)路肩边沟。原先的路肩边沟基本上都是选择混凝土材料,因为这种材料的施工工艺简单,而且具有一定的抗渗能力,但是混凝土材料缺乏净化作用,导致雨水排入边沟之后,携带一些泥砂,降低了水的清洁度,也会造成市政管道的淤塞,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设计时可以将原有的混凝土材料改换为植草沟,这样植被可以将一些泥土垃圾挡在市政管网外,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4  结语
  总而言之,将海绵城市理念有效的应用到市政工程中,需要认真全面地分析好多种影响因素,然后再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上述要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建设过程中应进行系统的、可操作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和能源设施建设,特别是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城市化进程。不仅要优化市政工程的设计,还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海绵城市的主要理念,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优势,使市政工程设计能够结合自然优势,提高城市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段书卫.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7):1721.
  [2] 王镇林.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8(24):1.
  [3] 汪鸣.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24):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4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