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行动的开展,素质教育逐渐推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教育成为了各地中小学落实创新的重点。在城乡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应借助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积极开发传统优势与地域优势,将乡土艺术和文化资源与中小学艺术课堂相结合,实现地方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學教育;艺术教育;乡土资源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指对中小学生开展的艺术性培养、教育,是综合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别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本质是希望通过艺术熏陶和教育,激发学生初步的审美体验并热爱艺术。乡土资源指的是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典籍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资源,主要指当地的文化与艺术资源。农村地区因其环境的特殊性,应该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优势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提升年轻一代的综合文化素质来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1]鉴于此,本文从乡土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出发,分析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乡土资源利用问题的相应策略,以促进农村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
1 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
农村地区的乡土资源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也是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宝藏,更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课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乡土资源的艺术教学价值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和利用。农村仍然保留大量的传统乡土文化精髓,有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种类和作品,比如戏曲、民族器乐、民歌、民间版画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和生活色彩完美融合的资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加入民间艺术有利于乡村文化振兴。[2]中小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艺术资源,因地制宜开发艺术课程,比如在当地寻找和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元素,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着手,有选择地设计学生艺术学习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其二,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对家乡艺术的传承。对身处现代社会的农村学生群体来说,他们对当下新兴网络、手机、直播等娱乐方式更感兴趣。[3]虽然身处山野之中,生活中随处可见山川、田园等乡村景色,但是他们对身边的乡土艺术资源并不了解。因此,艺术教育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和文化作品的兴趣。比如,联系家乡文化手工艺人进入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原生态文化资源与课程的结合,使得学生产生美的想象,主动摸索学习手工艺品的制作,了解家乡艺术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家乡艺术的热爱,实现下一代对家乡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其三,将乡土资源应用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注重文化知识传承,对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挖掘同样重要。在农村,将乡土资源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能够发挥乡土优势,消化和吸收乡土文化,通过乡土资源与艺术教育整合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形成全新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艺术学习环境,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取乡土文化、民间艺术活动中美的因素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学生对美及理想世界的感受,[4]从而高效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才能够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够真正实现。
2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乡土资源应用的困境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水平也比城市低,艺术教育并未得到根本的重视,加上当下很多地区的乡土资源也存在被忽视的状况,甚至出现了衰败的状况,乡土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因此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5]
其一,农村地区的艺术教师将乡土资源应用于艺术教学的能力较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为完成升学目标,将较为贫瘠的教育资源向“语数外”这样的“主科”倾斜,导致艺术教育比如音乐、美术的课程比例极少,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不设艺术教学课程和老师或者缺少艺术专业的教师。这样的背景,一方面造成了乡村教师对乡土资源的应用能力欠缺,另一方面,艺术科目老师虽然承认乡土资源能够促进中小学艺术教学发展,但在没有教学正向激励的环境中,教师没有强烈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6]导致音乐和美术等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成效。
其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系统对乡土资源应用于艺术科目的认知较浅。首先,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观念,更看重考试成绩和孩子的升学,对青少年美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清,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其次,相关教育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上较为薄弱,缺乏相应的意识和行动来设立系统的乡土文化资源库及教学模式来培育艺术教师,单单依靠中小学教师自己去摸索和挖掘当地优秀的乡土资源应用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
其三,农村地区乡土资源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活化程度不高。现有的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实际上不是以培养素质人才为目的来开展的,而是作为一项为学生提供课外休闲和娱乐的课程,这就造成上课方式只是静态的、单向的灌输和展示,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同时乡土资源的活化程度不高,很多乡土资源由于规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限制,不能作为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必须经过创新和优化才能“活化”成艺术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重对乡土资源的再转化和再创造,使其适应现代的需求,目前这一应用和活化的难度较大,专业的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成为了艺术教师引入乡土资源的障碍。[7]
3 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策略
为了弥补农村艺术教育资源的贫瘠,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思考如何发挥当地乡土资源优势,塑造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品牌。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社会资源在本地教学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设计“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艺术教学课程。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其一,提升乡土资源认知,端正教学态度并创新教学内容。农村地区虽然硬件设施落后,普遍缺少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器材和课外活动场所,但身处蕴藏海量艺术资源的乡村,教师要正确认识到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克服畏难情绪,做到身体力行,将蕴含乡土文化的艺术教育视为提高农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法,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带进教室,利用现代的信息传播形式加快乡土资源的传播,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民间音乐、手工艺、绘画等或者请本地的民间艺人为学生开展表演、展示等实践教学,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艺术教学质量。[8]
其二,提高重视程度,组织教育力量发展特色艺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农村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在实际教学中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校园文化内涵的办学特色。农村地区的教育优势就是蕴含历史内涵的乡土资源和乡土文化,应利用本地文化和艺术资源丰富中小学音乐、美术、舞蹈课程活动,也可以通过实景形式的探索来实现田野的艺术教育。[9]总之,需要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艺术教学品牌,促进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播,形成乡土资源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良性循环。
其三,优化艺术教育资源,提高乡土资源的活化程度。艺术课程应当着眼于挖掘优秀的民间文化,不拘泥于固定的授课模式,通过兴趣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文化艺术的创作。不同于具有教学局限性的课堂,将乡土资源的文化和艺术气息融入校园,在文化角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区域,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乡土文化和家乡艺术的熏陶,发展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创造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彼此交流、主动探讨其中的乐趣,在艺术作品的分享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形成正向的价值观,从而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新一代。[10]
参考文献:
[1] 周磊.乡村振兴视角下浅析传统乡村文化建设[J].汉字文化,2019(15):190.
[2] 孙彬.近年来农业发展对农村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J].神州,2018(28):12.
[3] 黄洁滢.直播网红KOL的形成机制及营销策略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9(18):223.
[4] 彭赵星.在丰子恺的“乌托邦思想”中重新定义自己[J].戏剧之家,2019(20):223.
[5] 孙彬.农村传统民俗文化的没落——观《百鸟朝凤》有感[J].青年文学家,2018(30):179.
[6] 高海梅.试析生态系统理论下人的变化趋势——观《福贵》有感[J].戏剧之家,2019(23):113.
[7] 韩鹏云.乡村公共文化的实践逻辑及其治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3):106.
[8] 李毛毛.生态系统理论下抖音的发展趋势探索[J].戏剧之家,2019(17):221.
[9] 李笑仪.实景演出之内核:文化、生态和效益——以大理实景演出《希夷之大理》為例[J].戏剧之家,2019(22):17.
[10] 魏俊宇.试论电影《流浪地球》背后的价值观[J].戏剧之家,2019(19):122.
作者简介:赵美琛(199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4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