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交往演变下的文化交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交往产生于人类社会,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自产生就被众多中西方思想家所探究,造就了理论的深厚性,交往的产生推动社会的发展,当前全球进入一个高度交往的时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变化,交往理论逐渐丰富,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互动方式,也为国家间的交往提供理论支持,随着交往方式的多样,文化交往成为当前世界交往的主要形式,其影响冲破了历史的枷锁,成为一种强大的导向因子,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文化交往即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交往人们彼此间多了一份认同,促使世界文化的丰富,但不良思想的文化交往,也为国家的统一与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就文化交往而言,不交往也意味着处于被动,这是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经验,因此文化的交往是适应时代的,是当下必须开展的交往模式,所以我国在文化交往中,坚持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以此来推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不断的丰富马克思交往理论,是成功的社会交往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社会交往;文化交往
  1 社会交往理论的内涵
  交往一词源远流长,产生于人类社会,其内涵丰富,意义多样。马克思认为,“交往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人群共同体之间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彼此了解的活动方式或过程及所形成的关系。”马克思高度重视交往问题,在他看来,德文“Verkehr”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指认一个系统,对此,马克思在关于“交往”的注释中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Verkehr这个术语含义很广。它包括个人,社会团体,许多国家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马克思把交往分为物质和精神上的交往,物质交往是基础,而精神交往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升,更为高级的交往方式。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的社会,现实的人中得出结论,交往不仅只是物质的交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其具有普遍性,是生产与工业的交往,是政治,道德文化多方面的交往,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丰富的部分。
  在马克思看来,交往内涵的丰富,源于社会的发展,除了交往类型的增多,交往的功能与手段在不断的更新,他们丰富人们的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交往主体与对象也在变,从工业到农业,国与国到国与社会,社会关系到家庭关系,国际交往到人际交往,这都来自日常生活,这是马克思指的交往,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交往。
  在当代,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适时代的,当前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实践中较为单一,但在各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伴随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与国之间在发展中达成交往系统,像WTO,金砖五国非盟以及友好城市等,都是交往形式的表现,世界人民都进入全球化大家庭,充分说明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具有实践性质的。
  2 文化交往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水平的提高,世界性交往出现,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交往的升级,这种变革带来新世界,对国家社会与人民都是全新的挑战与机会,文化交往成了最主要也最稳定的交往方式,文化是民族和人们骨子里的东西,代表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道德标准与文化自信等名词,在无一物不交往的时代,文化是基础,是交往的前提,代表国家的繁荣,价值核心和社会发展高度,代表个人的涵养与素质以及人和人,人和世界的外部关系,是名片与交往的通行证,成为一切社会和国家关系交往的前提,人们因为不同地域,不熟悉的文化体系而互相交流借鉴,因说着不同的语言,来自不同的国家带着不同的文化,凝结着不同的社会属性而交往,是新式的交往,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也充分说明了文化交往的重要。正是交往内涵的丰富,从只认血缘到构成社会关系网,从国与国攻城略地到友好建交,交往在过程中变得有内涵,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时代将交往与生产联系,是符合社会条件的,而当前的文化交往是应时代而生的,他的交往理论的丰富,对当今社会仍然受用。
  当今的中国,致力于文化发展与交流,不断提升本国文化魅力,与他国开展文化交流对接,提升文化交往能力,中国正是在交往中经历从繁荣贫穷到崛起,直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一个阶段,其伴随不同的社会背景,时代不同,其决定因素也不同,在后期发展中,社会生活演变对社会交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交往闭关锁国的年代,经济政治萧条,国家状况内忧外患,是国家交往历程中的黑暗,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放弃交往的时代,国民损失惨重,可见交往的重要性。
  3 文化交往深化社会交往
  当前文化交往的频繁是推动国际交往的关键,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化交往变得深厚,承担着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角色,給社会带来积极的反馈,文化的交往,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与广阔,这是一种纽带,从连接小家到大家上升国家以及世界,是这样一种广阔又很深厚的情谊使世界文化灿烂,现在,中国有很多说着方言的外国人士,在他国的热土上有很多黄皮肤黑眼睛的有志青年,他们分别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却也喜爱着他国的特色文化,这样的魅力来自于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因为文化,世界人民间多了一份认可与归属。面对当前的生态危机,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危机等全球性的一些问题,正是需要这种文化属性的认同感,需要大家同呼吸共命运,需要大家联合起来,打破对彼此文化的狭隘性,文化地域的排斥,休戚与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德顺,孙伟平,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6,2:275.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6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