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阶段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多发期。特别在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相对滞后,学生虽然学习刻苦,意志坚强,成绩不错,但在个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欲通过对农村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探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健康,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策略
  一、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因为专业知识有限,这里所探讨的只是比较典型、常见、本人勉力可为的问题。
  1.厌学、考试焦虑等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只是每个学生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主要原因是目前在乡村,许多学校用分数和升学率来评价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则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甚至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能客观地给孩子制定目标,往往期望过高。学校、教师、家长三管齐下,一方面促使学生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长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另一方面又给成绩不好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甚至开始害怕上学、害怕考试。
  2.逆反心理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分析,主要原因有:
  (1)“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带来厌烦情绪,这是造成逆反心理最主要因素。
  (2)对学生的不公正处理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师偏爱、偏袒学习好的学生,疏远、轻视学习差的学生,往往会造成不满心理。
  (3)有些教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差异,以优秀学生为标准衡量一般学生、求全责备,也会带来敌对情绪的出现。
  3、消极对待挫折心理
  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有些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对待挫折的心理。消极的挫折反应方式一旦习惯化、就很难转变,就会转化为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
  (1)家庭因素。 孩子不可能不遇到挫折,可父母总是尽量的想避免孩子遭受失败和挫折,甚至帮孩子来承受,过度保护只能使孩子缺乏对付艰难困苦的经验。
  (2)学校教育因素。有些教师把考试成绩、升学档次成了衡量学生有没有出息的唯一标准,使学生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一旦遭受考试、升学的挫折,学生便感到前途渺茫,选择消极逃避。
  (3)学生自身因素。有些学生上小学(或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曾是老师的宠儿、学生中的佼佼者,上到初中(或高中)后,一旦学习成绩下降,成了“平凡”的学生,便倍感失落,产生对立情绪或自暴自弃。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克服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必须建立有利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制订一个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公认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重视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2.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
  (1)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保持较高学习的兴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提高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消除学习逆反心理。
  (2)要一视同仁,分类推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爱,体会到同学的爱,因为爱是化解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3)要发挥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将其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因势利导, 促使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更多方案,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和能力。
  3.有意识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1)父母在孩子遇挫时,应及时给以关爱和鼓励,帮他们树信心、鼓干劲,同时还应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去感知挫折、失败,慢慢具备承受困难、挫折的意志和应对各种困难挫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齡和心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锻炼意志,如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如远足、野营、登山等通过活动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施抗挫折教育。
  (3)教师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一是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做好抗挫心理准备;二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三是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考试观和升学观,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四是进行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尝试人生方向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专业所对应职业的实习锻炼,在实践中检验自身规划的合理性,锻炼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专业技能。
  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任重而道远。
  三、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宪章》
  2、《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3、《和教师的谈话》-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著
  4、《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0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