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陆耀遹与《金石续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陆耀遹是常州武进人士,嘉道时期知名诗人、金石学家,与其叔父并称“二陆”。陆耀遹补王昶《金石萃编》成《金石续编》,专录王氏所未备之文。陆耀遹作为一个后辈,仅是个功名不高,且常年在外漂泊的幕友,有勇气补王昶里程碑式的作品《金石萃编》,足见陆耀遹有着高度的学术自信。《金石续编》为当时的学者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径。
  关键词:陆耀遹;《金石续编》;《金石萃编》;金石学
  中图分类号:J292.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7394(2019)05-0041-06
  常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在清代涌现出众多享誉全国的诗人、学者。龚自珍言:“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高才篇送丁若士履恒》),殆非虚语。乾嘉时期,经传、史志、金石、文学,莫不有专门名家,以是毗陵学术为当时冠。清代以来,诸家专心朴学,由是金石学复兴。有金石学五家,钱大昕、翁方纲、王昶、孙星衍、黄易颇受赞誉。其中,王昶的《金石萃编》继往开来,是清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者,开启了乾嘉金石学的新纪元。后辈研究金石,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者,其中常州人陆耀遹,编纂《金石续编》四卷,补《金石萃编》之所未备,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续修历城县志》卷三十一记载:“自陆绍闻继青浦王氏作《金石续编》,而海内言是学者,遂多专心于前人未经著录之文,以补责编之未备。”①
  陆耀遹(1771—1836),字绍闻,号劭文,常州府阳湖县人。一生作幕,道光元年(1821)举孝廉方正,官阜宁教谕,著有《双白燕堂集》《金石续编》,纂《咸宁县志》等。陆耀遹工诗文,酷嗜金石文字,与叔父陆继辂齐名,并称“二陆”。陆耀遹不仅是当时的知名诗人,其在金石著作上亦卓有建树。陆耀遹补《金石萃编》成《金石续编》,专录王氏所未备之文。蒋因培道光年间在题跋中言:“《续编》简洁核实,较原书成于众门生之手冗杂炫博者,胜之什倍,不烦赞叹,唯有钦服而已。”②于金石界亦有重要意义。
  陆耀遹纂辑《金石续编》是兴趣使然。虽家境贫苦,“馆谷已为过分”③,而所出仍复不敷,但仍坚持寻访碑碣。李兆洛《阜宁县学教谕陆君传》言:“酷嗜金石文字,随所至搜辑摹拓,小暇辄矻矻伏案,考证所得,过王侍郎《金石萃编》者几半,卓然可传于世。”④同治七年,何绍基题跋言:“先生得拓本,后并得其石,载归武进。故编中于此铭考订,特为详实,耆古之癖可想。”②可见,陆耀遹喜金石文字成癖,以及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陆耀遹的学术旨趣也受同里好友影响。道光十四年,李兆洛《金石续编》题跋言:“曩时交游中,嗜金石之藏者惟绍闻,而方立、彦闻继之,各以所得相夸也。”②陆耀遹与董祐诚、方履篯,同好金石,志趣相投,三人之间,金石文字相互分享。董祐诚、方履篯曾赠送金石拓本予陆耀遹。卷二《道俗九十人等造象铭》跋尾有言:“河内三石刻,皆方彦闻大令履篯拓赠,……彦闻庋藏金石,与董生祐诚夙有同嗜,今皆下世,录此怃然!”⑤道光十四年,李兆洛《金石续编》题跋亦言,董祐诚、方履篯相继去世后,陆耀遹“暇当会三家之藏,与其所题识,合而编焉,庶苦心之不负也。”②可见,当时乾嘉金石学风气的影响以及个人的爱好,加上受其同里好友的影响,使得陆耀遹热衷搜集金石,得以《金石续编》传世。
  《金石续编》一书经陆耀遹之子陆传应排比成书,虽刊刻印刷,但未能传播。因此,后辈陆增祥重新校订。陆增祥在《金石续编》跋中言:“今八月,哲嗣子受兄举以相属曰:‘先人手泽,幸获守存,虑传之不远,且久也,行将付剞劂矣。子有宿好,子其校之,子所藏庋可附益之。’”②文中所言“子受兄”,指陆耀遹季子陆传应,由此可见,陆增祥校订《金石续编》是受陆耀遹季子传应之托。又言:“申耆先生云‘日月不处,尚冀斯编之速成’,于此益深慨焉。兵燹十余年,蹂躏十余省,藏庋之家大都散佚,抱残守缺,视昔倍难。同志寥寥,吾生恨晚,见闻有限,四顾茫然,瞻企前修,能无奋勉!”②陆增祥受人之托,自己亦对金石文字酷爱。为其志同道合、既尊敬且喜爱的同族前辈校订遗书,能无奋勉!其在同治七年,再记题跋中言:“属司校录一并附书,再读兹编,益深景仰。”②陆增祥两次为《金石续编》撰写题跋,都感慨颇深。
  一、陆耀遹《金石续编》的纂辑过程
  (一)游幕为陆耀遹收藏金石的主要途径
  王昶一生,学业连试连捷,仕途官至刑部右侍郎,六次随乾隆皇帝出游,颇受重视。他为官数十年,有经济来源支持四处游历,寻访碑碣,同时结交好友、幕僚众多。在财力和人力方面,都有绝对优势。经过五十年的积累,在二十余位同道挚友的帮助下,终于在其八十二岁时,才刊成《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被誉为清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者。而陆耀遹少小失怙,家境贫苦,无奈少年为客,做幕谋生,足迹半天下,南抵粤,北至秦。无论在身份、财力、人力等诸多方面,都相差悬殊。陆耀遹四处做幕,随幕主游历,是他搜集金石的主要途径。陆耀遹自言:“余客关中十六年,纸搨之外,盛藏石碣。”⑥其《金石续编》卷一记《升平砖文二种》:“道光四年冬,南昌建义仓掘地取土得砖数枚……予时杂伊尔根觉罗抚部成格幕府,与宋姨弟翔凤各得一砖。”⑦卷四《幽州都督牛秀碑》跋尾言:“嘉庆二十一年春,陕西巡抚靖江朱公勋檄洛南县知县诸城王君森文,赴礼泉查勘唐昭陵陪葬诸王妃主功臣墓,道因获此碑,属为考证。”⑧是书所著金石藏地多为浙江、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多是陆耀遹家乡江苏及其游幕之地。由此可见,在他的游幕生涯中,所到之处,搜集碑拓,为其编撰金石学著作提供丰富素材;同时,跟随名公巨卿和耆宿豪杰,藉资游历,为他创造了便利的学术环境。   (二)幕主和友人赠予亦是途径之一
  陆耀遹其人“意度沈敏和柔,虑事周慎,曲当人情,为人谋必竭忠告,或相倚任,斠然无私”。“客游于外,凡相识者无不周也,无不援也”④,结交好友众多,朋友们知道陆耀遹酷嗜金石,发现金石文字也多赠予他。幕主和同乡友人赠予,是陆耀遹收藏金石文字的主要途径之一。江苏本是文化大省,底蕴深厚,同时金石方面名家辈出,资源丰富。《金石续编》中少量金石文字,是由其同里师长赵怀玉以及怀玉从子学辙赠予他的。卷九《大乐山修楞伽寺碑》跋尾记,此石为陆耀遹同乡董绳武所赠。言:“道光元年四月,予偕沈平定琮访碑于寿阳,吾乡董嵋亭绳武得此,拓寄。”⑨除同里友人,亦有其他好友赠予,《金石续编》卷九记,唐《舜庙碑》拓片是其“道光五年冬,晤老友临海洪州判颐煊于广州,得此拓本以赠。”⑨还有,陆耀遹与幕主的关系也很好,即使其已离开幕府,以前的幕主发现金石拓本仍会赠予他。《金石续编》卷一记,《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道光丁亥,阮农部自云南拓寄。”⑦总之,《金石续编》中的诸多资料,是陆耀遹孜孜以求和在众多好友协助中收集的。
  二、《金石续编》的体例和内容
  (一)《金石续编》的成书体例
  《金石续编》的成书体例以《金石萃编》为范式,宗王氏之例,辑为目录一卷,碑录廿卷,外国一卷。是编以时代为序,依次著录,每条下标明建立年月。对唐以前,以篆、隶写成的铭文、碑刻,摹录其文,缺字以□字标识,残字亦摹其点画,后加注释;对唐及其以后的金石资料,以楷书录其原文。《金石续编》收录金石文字始于汉代,止于金代,包括碑、铭、造像记、墓志铭、题名等,共计二十一卷,四百三十九则。
  (二)《金石续编》收录内容
  陆耀遹《金石续编》中收录的皆为王昶《金石萃编》中从未著录之文。对于《金石萃编》已收录,但所载未全,《金石续编》进行补全的金石文字,有《道兴造象并古验方》《鸿庆寺碑》《房涣翠峰亭记》《南海广利王庙碑》《僧文鉴等经幢》,共五则。而《营州刺史高贞碑》,则是《金石萃编》有目无文,陆耀遹将其文补全。所录金石资料,陆耀遹多有考证,考证内容附于碑铭文字之后,加为跋尾。陆氏跋尾前列诸家题跋,诸如“集古录跋”“潜研堂金石跋尾”等,跋尾后还有厘订者陆增祥志后。此外,陆耀遹还在每一资料题名后,以小注方式,对金石刻体积的大小,石刻文字数量,行字方式,以及出土和收藏之地予以介绍。
  陆增祥在《金石续编》题跋中言其校订时:“不揣谫陋,纵王氏之例,辑为目录一卷、碑录二十卷、外国一卷,缺者补之,讹者正之,差者次之,伪者削之,旁采诸家之题跋,间一参以鄙见,冀有佽于先生之书也。”②是编专录王氏所未备之文。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金石续编》的学术成就
  王昶《金石萃编》是清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者,影响深远。陆增祥在《金石续编》题跋中言:“是故王氏《萃编》一书,实为宇宙之钜观,古今之杰构。”②而陆耀遹有勇气补王昶里程碑式的作品《金石萃编》,足见陆耀遹有着高度的学术自信。陆增祥亦言“顾非大有学而大有力者,其能与於此哉!”②其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裨补记载之缺漏
  有的金石文字,虽已在邑志中有收录,但有残缺或人所不知之处,陆耀遹据刻石补足。如卷一《会稽冢地刻石》跋尾中言:“明人据入邑志,不知‘大吉’字下尚有二十字也。予亲剔苔藓寸许,其文始见,金石家从未著录,即嘉泰以来纂《郡邑志》者,亦所未睹。”⑦有的金石文字,金石家从未著录,如卷二《李清造报德像碑》,跋尾言:“至其书法高浑,实为北朝杰作,金石家皆未见,未孙氏访碑录载之,不详何地,不著撰人。”⑤可见此碑惟有在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中有见,但是较为简略,陆耀遹则对此碑进行了详细考证。亦有一些金石碑碣出土较晚,金石家皆未著录,因此陆耀遹收录之。如卷五《光明寺慧了塔铭》,跋尾记:“此石嘉庆初出土,金石家皆未著录。” ⑩陆耀遹所纂《咸宁县志》,纂于嘉庆二十二年,记事止于嘉庆二十三年,可见此石应出土于嘉庆二十三年之后。诸如此类出土较晚的碑碣还有一些,亦有于道光中出土的金石,因此陆耀遹收录“金石家皆未著录”之文,也颇为丰富。如《光明寺塔铭》《中岳沙门法如行状》《铁原始像讚》《内侍王守琦墓志》《开元寺陇西公经幢讚》《王宰记石》《录事赵虔章墓志》等石刻,金石家皆未著录。
  陆继辂评价《太仆卿元公墓志铭》和《太仆卿元公夫人姬氏墓志铭》言:
  从子耀遹劭文,客西安得二石刻,皆新出土者,一题《大隋故朝请大夫夷陵郡太守太仆卿元公之墓志铭》,讳□字□智,俱空一格。洛阳人魏昭成皇帝之后,以大业十一年太岁乙亥八月辛酉朔廿四日□□葬于大兴县□□乡□□里,皆空格,其一《大隋故太仆夫人姬氏之志》即元公配,以甲申日合葬甲申字不空格,铭辞四言四十句,每八句提行。二石同一人书,盖欧虞之所从出,而非欧虞之所能到。锋颖如新,洵可宝也。劭文假朱中丞两健骡之以归。?
  (二)補史部之缺
  陆增祥在《金石续编》跋中有言:“古人事迹,史不悉载,赖金石以传之。”②金石文字,能够记录史书、志记等缺失的史实,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如卷八《妒神颂》跋尾载:“晋东之事,州志未见,此碑艺文所录,辗转讹舛,得此正之,益见古刻之有功于方志也。”?又如卷九《景照法师碑》跋尾言:“长源结衔捡校国子司业吴县开国男,两唐书皆不载窦□扶风人撰述书赋元和,姓撰扶风窦氏。魏晋以后史传无闻,得此皆足补其未备。”⑨卷十九《广州学额管田数地基碑》跋尾言:“此碑土地、门亭、寺庙诸名,皆足补方志之缺。”?诸如此类,是历史文献的重要补充,是记录历史事实的重要工具。
  (三)正史部之误
  史书在撰写过程中,会由于抄写失误、撰写人臆断等诸多原因造成讹误。金石文字可与史料相互校对,纠正其所出现的讹误。如卷四所记人名之讹,在《芮定公卢宽碑》跋尾记:“《宰相世系表》载:宽子有承业、怀让、方则三人,而无仁业、承基之名。碑载长子仁业,次子承基,表既以二名合为一人。仁业为武后中宗时相钦望之父,见《旧唐书·钦望传》,表乃以承业爲钦望之父,皆误也。”⑧卷十《南海广利王庙碑》跋尾:“集本‘蜿蜿蜒蜒’,碑为‘蜿蜿虵虵’,以碑为正。”又《新唐书》孔戣免蜀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而碑云“缗钱廿有四万,米三万二千斛。与传不合,要亦以碑为正也。”?又如卷十二《山居洞杜鹃石刻》跋尾言:“《诗刻》漶漫难辨,《广西通志》误释者不下四十馀字,悉为更正。”⑥陆耀遹在其诗《题涌云楼即留别沈平定并序》,序中亦言:“国朝道光元年,吾友沈君守是州。日偕凭眺,得《鲁记断碣》于土中,相与校正正史、方志之误。”?金石文字对于校勘历史事实有重要作用。   (四)补正集部之缺误
  在文学作品方面,对著作校勘有重要作用。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经抄写错误等原因会出现文意不顺、措辞不精等方面失误,可据石刻还原作者本意。如卷十《韩退之书白鹦鹉赋》:“乾隆三十六年,大兴翁方纲附刻释文,兹从释文录入,以《文粹》《英华》本校之,其不同者如‘族今南海’,《文粹》《英华》并作‘族本南海’……‘与迁莺而共飞’《英华》作‘于飞’,皆以石刻为正。”?再如,《阿房宫赋后序》跋尾中言:“校以石刻,有足正俗本相沿之谬者。俗本‘未云何龙石刻’,‘云’作‘雩’;俗本不知‘西东石刻’,‘西东’作‘东西’。与上冥迷,与下凄凄,叶韵并为远胜。惟‘工女’作‘女工’乃《安书》误笔也!”?《金石续编》收录的文学著作,既是对集部文献的补充,也对完善作者个人的作品有重要作用。
  (五)启迪后世
  陆耀遹《金石续编》成书后,影响颇大。《续修历城县志》卷三十一记载:
  自陆绍闻继青浦王氏作《金石续编》,而海内言是学者,遂多专心于前人未经著录之文,以补责编之未备。历城自嘉道以还,屡有建筑吉金贞珉,沉霾斯显,又加以好古之士,博访穷搜,幽谷深岩,氈蜡殆遍。以故近百年之所得,实有足以补胡志之缺如者。爰为采辑拓本,旁搜各家之所录,上起三代,下至明清,叙次而录之,作《金是考》。①
  《金石续编》一书,于当时引领一种学术研究的导向,开辑佚之风,诸多学者潜心于未备之文。同时,《金石续编》所录金石文字,多被征引。诸多碑石文字,被十余个地方志收录,如民国《重修滑县志·滑县金石录》收录《金石续编》卷十七《戒石铭并诏》:“清代武进陆耀遹《金石续编》,广西梧州府治有《戒石铭并诏》,诏系宋高宗绍兴二年六月癸巳所颁,诏云……”?;以及收录《金石续编》卷十九《修天庆观碑》:“按清陆耀遹《金石续编》载,宝庆二年三月,重修天庆观碑在苏州,……”?;再如宣统《番禺县续志》、民国《兴义县志》、民国《江阴县续志》等。同时,《金石续编》一书被反复刊刻,共有六个版本。由是而知,是书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仅在光绪十九年,就有上海醉六堂石印本和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两个版本。民国八年上海扫叶山房书坊,再次印刷此书。扫叶山房是明清之际江苏常熟席氏所建刻书坊,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机构之一。可见《金石续编》受欢迎的程度。
  嘉道学者陆耀遹,“终身砥节砺行,孝友纯懿,所至佥以宾师尊礼,推诚与物,未尝有忤,而侃侃守正。”?饥驱远游,足迹半天下,成就其补《金石萃编》所未备金石学著作。在常州的诸多金石名家中,陆耀遹固不及黄易、孙星衍,然其潜心于金石未备之文,亦有独造。《金石续编》的编撰刊刻,于历史碑铭的保存与延续,于历史事件的记录,于历史事实的佐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石续编》以补足《金石萃编》为目的,可作为金石研究者的参考。也为当时学者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路径。
  注释:
  ①毛承霖:《续修历城县志》卷三十一,民国十五年,铅印本。
  ②陆耀遹:《金石续编》卷首跋,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③恽茹辛:《清代毗陵名人手札》,中山图书公司,1973:21b-22a。
  ④李兆洛:《养一斋集》卷十六,道光二十四年,增修本。
  ⑤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二,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⑥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二,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⑦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一,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⑧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四,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⑨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九,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⑩陆耀遹:《金石续编》卷五,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陆继辂:《合肥学舍札记》卷二 ,光绪四年,刻本。
  ?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八,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九,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陆耀遹:《双白燕堂诗集》卷六,同治六年,刻本。
  ?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六,扫叶山房,民国八年,石印本。
  ?王维垣:《重修滑县志·滑县金石录》卷五,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
  ?王维垣:《重修滑县志·滑县金石录》卷七,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
  ?陆耀遹:《双白燕堂文集》志后,光绪四年,刻本。
  Lu Yaoyu and Jin Shi Xu Bian
  WANG Yu-ying
  (School of Basic Medical,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Lu Yaoyu was a famous poet and epigrapher in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He is as famous as his uncle. Lu Yaoyu supplemented Wang Chang’s great work— Jin Shi Cui Bian and wrote Jin Shi Xu Bian,which is a special record of Wang’s unprecedented works. Lu Yaoyu, as a descendant, was a man whose reputation was not high and who had been wandering around for many years. He had the courage to
  supplement Wang Chang’s masterpiece, Jin Shi Cui Bian, which showed that Lu Yaoyu had a high degree of
  academic self-confidence that was prevalent among Changzhou people. Jin Shi Xu Bian opened up a new
  academic path for scholars at that time.
  Key words: Lu Yaoyu;Jin Shi Xu Bian;Jin Shi Cui Bian;epigraphy
  責任编辑    赵文清
  收稿日期:2019-03-12
  作者简介:王玉莹,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与医药文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