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具有变化性的,并不是恒定不变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其心理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评价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为人们提供了追求心理健康高水平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从而探究田径运动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中学生体育锻炼,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田径运动 心理健康 中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21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焦点。我国中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所处环境的变化,将会在那个压力逐步增大,学生个体的思维方式逐步产生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学生疏导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心理问题,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为培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对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特别重要的积极影响。田径运动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方式及科学的手段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 田径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1 田径运动增强学生意志和耐力
田径运动作为一项经典体育项目具备锻炼身体特点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增强学生意志和耐力,不管是哪项体育运动项目人体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身体极限,不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耐受力不同,这对学生意志力与耐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田径运动中,大多数运动都较为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这样单调枯燥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耐力与耐心更加具有消磨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想要在长跑运动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就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克服身体种种不利因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力求从心理上消除目标所带来的距离感,提高学生的忍耐力、高耐心度、高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直接增强学生的意志耐力。
1.2 田径运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学上所讲的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心理反馈与行为表现特质,具体表现的途径是个体的情绪变化。在学生中学阶段尤其是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的初三学生与高三学生,在这个阶段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畏惧不安的情绪,具体表现为在课堂学习上不能够很快集中注意力、在考试中一旦出现成绩不理想时会造成心理低落久久不能恢复、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给自己施加加大的压力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带来厌食与失眠等身体健康问题。这就表明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适当地放松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田径运动的特点是有高频次的跳远、跳高、接力跑、跨栏跑等可以加速人体代谢的运动,学生通过多多运动大量排汗,从物理上通过排汗这一途径来释放心情、放松身心,进而通过田径运动达到调节心情的作用。
1.3 田径运动塑造学生性格品质
一个人想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其重要影响因素是性格品质所造成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善良大方、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诚实守信等美好性格品质,这个人就会很大程度上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此相反的是假设一个人性格中带有胆小畏惧、自卑懦弱、自我怀疑、小气吝啬、斤斤计较等性格品质,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较低。由此可以看出,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就必需要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通过田径运动来积极推进塑造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品质。通过利用田径锻炼学生久而久之养成每天自觉运动的习惯,可以在性格品质上培养学生遇事先行准备的习惯,每次挑战来临都能以饱满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田径运动可以在塑造学生性格品质体现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 田径运动如何能更好增强心理效益
中学生多进行田径锻炼可以更好地起到调节自身情绪、增益身体健康、提升心理素质的作用。那么田径运动如何能更好增强心理效益?不是任何体育锻炼都能起到增强人心理效益的作用,更多实验表明,要在田径运动中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就需要与之配合的锻炼形式、锻炼强度、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四大要素。
2.1 田径运动增强心理效益锻炼的形式
通常在体育范畴上普遍理解的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具有竞赛性质的运动项目、娱乐性质的运动项目、集体性的运动项目、个人性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另外参与不同类型的田径运动项目人所产生的心理效益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要想在田径运动中获得积极的心理效应进行的田径训练项目必须要符合以下几种特点:所进行的运动是令人喜爱欣喜愉悦的运动项目;该运动项目必须是有趣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或复式(有氧无氧相结合)运动;该运动项目尽可能地使避免人际竞争的运动项目;可自定步调的运动活动。
2.2 田径运动锻炼的强度
多年来在身体锻炼心理学研究中已经表明运动人员在锻炼中所获得的心理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人员参与运动的锻炼强度。尤其需要引起参与运动人员的注意力的事,田径运动不是运动强度越大所获得的心理效应越好的,强度过大的田径运动往往会增加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所以参与田径运动的锻炼人员一定要量力而行,选择适合自己身体具体情况的运动强度。
3 田径运动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教师的影响因素
在每一所学校体育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只是需要上好每一节自己所负责的体育课,而且还需要每天尽心尽力组织好学校每天的早、中两操,课外活动敦促学生积极参见体育锻炼。体育老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就要求每一个体育老师应该严于律己,精于教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学校的影响因素
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有义务在学校建设运动场地,提供体育器材,方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在重视锻炼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追求快乐体育的同时,不应过分淡化技术教学,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因此,这也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3.3 社会的影响因素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提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学校组织的集体运动越来越少,我国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也较之以往变得少了。只有在未来的时间里让中学生把体育锻炼视作一种享受手段,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这也会是我国素质教育追求的下一步目标。
4 结语
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也互相影响,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建设,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更好地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中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育一代新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戴婷.體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2010.
[2] 邹昌浪,霍静静,王潇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对策[J].科教文汇,2018(2):141-142.
[3] 黄颖颖.推进校园趣味田径,时不我待——谈趣味田径运动的发展前景[J].才智,2018(18):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