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各个高校都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体育社团是大学生中重要的活动团体,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社团相关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希望为研究体育社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社团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从积极组织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心理资本是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些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产生积极的行为。还有人发现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心态,获得
  心理资本的竞争优势。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体育活动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还没有人研究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体育社团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教育环境允许范围内,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身心达到良好状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体育社团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理解为学生对社会环境、校园环境、自然及身体环境等都能够接受并适应,在各类环境中能够以良好状态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社团建设中应用需遵照我国高校教育要求及心理健康指导要求,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使学生克服内心障碍,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2.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体育的重要组织管理形式之一,是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阵地。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方面都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社团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体育社团大学生人际交往、敌对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减少身心症状。
  3.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社团建设中的作用
  3.1为学生抒发情感提供了良好平台
  高中生处于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学生的内心想法无法吐露,情感得不到抒发,缺少释放自我的途径,长期的压抑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体育社团建设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应发挥辅助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耐心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找到释放压力的方法,提升自信心。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复杂多变,教师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受学生内心想法,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换位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通过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找到抒发情感的途径,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也可以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互相鼓励,互述烦恼。
  3.2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体育社团是学生互相分享体育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会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其包含了外在的一些表现,如:日常行为、意志力、身体活动等,外在表现能够体现出学生心理的真实想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通过观察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表现了解到: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受到学习压力的影响,行为偏激,脾气较差,有的学生由于技能不强,怨天尤人等,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消除学生内心障碍。
  3.3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社团建立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能够体现出其内心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发展,因此,想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例如: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观察学生所擅长的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开展专项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实现自我价值;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其不容易融入到群体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其多多与其他学生沟通,参加一些足球、拔河等集体类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喜悦,逐渐的适应集体活动,消除內心障碍;对于性格急躁的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此时,教师应耐心与学生沟通,在学生出现矛盾时,不偏不倚,鼓励学生参加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如太极拳等,培养其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自信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做到胜不骄,认识到自身价值,并发挥价值。
  总之,重视体育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作用。体育社团活动无疑是大学生锻炼身体和提高体育技能的最好形式,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有益补充。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体育运动技能,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树立了终身体育理念。高校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扶持力度,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保障体育社团的运动场地和器材,以满足体育社团更好地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伟.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3).
  [2]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3]王广虎,胡艳.论我国体育社团改革的基础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4]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518060).中国学校体育.2001(02).
  [5]梁俊雄.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J].体育科学.2011(01).
  [6]陈海啸.高校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03).
  [7]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32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