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水紫陶享负盛名,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迄今已历千年积淀,以其独特、鲜明的工艺技术征服世人,在中国的制陶发展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建水紫陶又称“文人陶”,在陶器表面进行镌刻创作,即以陶代纸方显自身的艺术情操,当然这也是建水紫陶有别于一般陶器的重要艺术表现。现在此基础上对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艺术特点进行详尽阐述。
  [关键词] 装饰工艺;工艺技术;建水紫陶;色彩感;彩绘艺术;匠心独运
  [中图分类号] J328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19)12-0068-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家明.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J].天工,2019(12):68-69.
  我国民间向来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而这也是我国陶器艺术的最高总结,其中的紫陶就不得不说建水紫陶,建水紫陶于1953年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素有“文人陶”之称。建水紫陶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工艺品,它装饰技法独特,选材多书画,并由此延伸出“断简残贴”的装饰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写实手法,建水紫陶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并且它的审美趣味也十分特立独行。艺人以陶面为画纸,手中刻刀为笔,勾画出了一大批饰陶名家。
  文人书画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瑰宝,而建水紫陶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文人陶,其艺术特色被大家广为追捧。建水虽为边陲之地,但自古都是文献名邦。建水紫陶受文人影响颇深,诗书画印装饰在陶坯上,又以其独步天下的阴刻阳填工艺使装饰画面永久镶嵌,为紫陶增添了儒雅之气。建水紫陶将自然美与人的精神美有机融合,一般情况下,建水紫陶以“梅、兰、竹、菊”作为其主要的家宅一景,同时还有很多的书法篆刻来显示其艺术氛围,建水紫陶的“工”“艺”结合巧妙,素以精品著称。所以,本文就在此基础上,从“工”“色”“艺”三方面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工”不施华彩,本色天然
  建水紫陶是精选当地“七色泥土”来作为材料,一件完美的紫陶最少要经过八大道工序,它和一般制陶工艺的显著区别就是“无釉磨光”,也就是制陶人通过粗砂石、鹅卵石来打磨陶面,不上釉就有哑光、亮光,这样紫陶就可以达到光可鉴人的效果。当然这样的一遍遍打磨,也是建水紫陶最显著的工序,可以使泥土表现出本无的光亮效果,这也深深地体现出建水紫陶那种追求本色天然的、无上的艺术追求。
  我国传统的陶艺多上釉,色彩感也较多,像古彩、粉彩、青花等都是当时流行的陶瓷上色彩绘艺术。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装饰作用就是这些艺人无上的追求。就如“瓷胎画珐琅”,设色明艳,足显富贵堂皇之资。而建水紫陶则是与这些陶器完全的背道而驰,其采用的是“无釉磨光”工艺,不以人工附加来显示陶器的亮色,而是通过自身的工艺来挖掘泥土的亮色。我国制陶工艺的兴盛与玉文化联系密切,这也是我国古人的“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的来由。从春秋至今“玉”都是“仁”的象征,但因玉等级以及产量的限制,所以与其相似的陶瓷就在民间大为流行。然而像建水紫陶这种制陶工艺却是独树一帜,它多追求本色天然,运用内在生命来提升自身的艺术内涵,所以建水紫陶从胚体到设色都是取自泥土本色,深刻地诠释出“绚烂之极亦要归于平淡”的人生领悟。
  二、“色”沉静悠远,取法自然
  建水紫陶陶面的装饰取色泥土,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彩泥刻填”来对陶器的色彩进行塑造。基本的手法就是先用刻刀预绘,之后再沿墨迹深入地进行雕刻,带色泥土随后填充间隙,这样其就取色与自然了。当然这与建水县所具有的细腻柔和的彩色泥土密不可分,也是建水紫陶形成的物质基础。建水紫陶的工匠们为了使紫陶的色彩更丰富,将多种泥土进行混合,进而表现出更多的颜色,所以建水紫陶具有其他陶器所不同的色彩,沉静悠远,朴实天然,有着令人着迷的韵味。
  我国古代“五行说”盛行,相生相克,“木、火、土、金、水”道法自然,而同时也与其对应着“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这五色即象征所有的颜色。而建水紫陶的泥料产地“碗窑村”西面就存在一座五彩山,极富玄幻色彩。同时作为“文人陶”,文化艺术表现必不可少。例如,笔者的作品《罗汉壶》,壶的正面刻着心经,背面多道彩填,将文人艺术深切地表现其中,这也是建水紫陶发挥文人画以及水墨画的极致推崇,“墨分五色”之中自有古法自然。在建水紫陶的诸多精品中,白色素填是最常见的,墨色书画创作白色衬托也是朴实无华,讲究“清淡调和”。总之,建水紫陶色质朴,不俗不艳,令人神往。
  三、“艺”匠心独运,“工”“艺”相宜
  即可观赏又能实用,这就是建水紫陶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建水紫陶的镌刻有很多的书画名家参与其中,所以使其具有“雅致”的人文气息。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建水紫陶也深谙其中的人文韵味,并且随着清末民初紫陶装饰“残帖”手法的成熟,看似陶面杂乱无章,但画面构成和谐统一,“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不一而足,这些都表现了建水紫陶深厚的艺术涵养。“残”即为缺失,但缺失中又塑造崭新的完整,使其塑造变得鲜活,从而显现出建水紫陶的超前性以及艺术的纯粹性。
  建水紫陶多以传统文人画为主,主要体现出真、善、美、雅,也有很多镌刻诗文的建水紫陶。例如,笔者的嵌锡浮雕《心经》风水缸,其凭借紫陶较大的陶面而镌刻上完整的心经,也是对建水紫陶的创新以及相关工艺的拓展。当然建水紫陶也可以方寸之间绘书作画,表现极致得雅致精巧,书画生颖,色泽光润。建水紫陶的修饰工艺中“彩泥刻填”“无釉磨光”最为突出,也是建水紫陶艺术品格的极致升华,由此可见建水紫陶这种“文人陶”其“工”与“艺”水乳交融,不拘泥于器型,追求极致的工艺美术价值,具有很多陶器所不具备的独立而持久的品格,所以其可以凭借工与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的来说,建水紫陶“工”与“艺”相辅相成,装饰工艺环环相扣,步步相衔,泥料、工艺、人文对症统一。建水紫陶的陶面装饰注重意趣,主笔力,重个性,至情自然大巧不工,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还可以满足对“工艺”灵性的探访。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可以独特地展现出器与美的水乳交融,朴拙而灵巧,工艺娴熟,大巧天工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经典诊释。
  参考文献:
  [1]马佳.手工艺的生命力:对建水紫陶业进程的人类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7.
  [2]朱霞.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2-55.
  [3]孔明.浅析清末民初时期建水紫陶“陶斗”装饰工艺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J].才智,2014(11):270.
  [4]吴雨亭,聂磊明,陈红梅.云南建水紫陶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趋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9-112.
  [作者简介]
  王家明,生于1961年,汉族,中专文化,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1985年小字隶书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1年,出版个人专辑《硬笔书法唐诗三百首》并全国发行。毛笔隶书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历时六年,全长300米,曾在工人日报、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并编入《二十一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评为金奖。1996年,作品入选《当代书画家墨迹选》。1999年,作品入选《世界华人硬笔书法欣赏》。2006年皈依佛门。2015年,出版《家明书法陶艺》。2015年,作品《心经》松壶荣获第九届云南省“工美杯”银奖。2017年,《百福、百禄、百寿、百禧》套壶荣获第十届云南省“工美杯”金奖,作品《阳刻大观楼长联》平口瓶荣获银奖,同年滴水瓶《心经菩提叶》获得专利。2018年,阳刻《心经》获云南省“工美杯”银奖。2019年,作品彩填《罗汉壶》荣获第54届“金凤凰”创作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多道彩填《八仙过海》一套荣获铜奖。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罗汉壶》荣获铜奖、作品《菩提叶滴水瓶》荣获优秀奖。
  (编辑:赵文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