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越来越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心。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使之建立能伴随一生并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品格和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语文学习,提高,核心素养
  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广泛地学习。我们要尽量拓展语文学习内容,方法上要课内外结合,书本内容与生活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方式上,课堂教学与语文活动结合,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观察体悟结合,教师讲授与自主學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结合。目的上,语文素质与教学效果结合。教师要面对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使“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一、激发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因此,要取得好的课外拓展阅读效果,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教师在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要尽可能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不仅可采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还可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的质的飞跃,因此古人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辟论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庞大,但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本身独特的视听效果,形象、丰富的信息承载,这样的阅读量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个目标就不难实现。
  二、拓展课文内容
  所谓拓展课文内容是指教学时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适当补充,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因对课文有深入理解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老师、作者、文本的知音,在教学过程中因产生共鸣而产生兴趣。课外阅读的内容新鲜多变,切合时代和学生生活需要,使他们觉得学了有用。指导学生按自己的年龄和学识结构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通过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如学习《泊船瓜洲》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情怀,我设计了补充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又适时给学生加了《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地震中的撑起》的阅读。这样的补充不仅不会拖慢教学进度,反而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课文的阅读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三、向课外阅读拓展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我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后,要求学生“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完古诗《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这样,不但开发了课程资源,促进了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而且对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大有裨益。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比如说在教学第一单元“我爱阅读”的主题时,课后我安排了一个关于读书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了解图书的种类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进行了读书汇报。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结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诗歌朗诵的、有谈读书感受、读后感的、有表演课本剧的也有讲名人读书故事的。形式多样,出乎我的意料。
  四、向社会生活拓展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生活时时处处皆语文。向生活拓展能不断触发我们学习语文的灵感。我们不仅要利用生活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用学习的内容来为生活服务,还得利用生活场所学习。我们应充分运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众多的学习语文的场所,让学生在听人讲话,听广播,看书报、杂志、电影电视,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现象等中学习语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并巧妙地将这一系列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時。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事事留心皆学问。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此外,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读自己喜欢的书,然后不断扩展阅读范围。二是读对提高自己生活技能、学习质量、素养等有用的书。三是读书要做到快速高效。
  总之,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的核心是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从狭小的语文学习天地中走出来,与课外阅读结合,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视野,与其他学科结合,让语文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让其他学科的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与社会生活结合,与学生的阅文服务,让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也学会如何立身行事等。
  参考文献:
  1、梁卫兵《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语文素养》[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年09期
  2、陈维英《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上);2015年04期
   3、李霄文《小学生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4、程丽丽《小学生语文核素养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黄清梅《聚焦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2018,(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