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发展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在现阶段的应用开发状态为基础,分析未来科技成长中的发展趋势。在论述中,将生态环境监测的目标与特征内容作为理论基础,引出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现状问题,并针对管理体系、技术手段、“3S”开发这三个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例证。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3S”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1-0-02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o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direction of future technology growth based on its curren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tatus.In the discussion,the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re take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guid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work,and to provide relevant research for the three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means and “3S” development. illustration.
Key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Monitoring technology;“3S”
生态环境监测是构成现代化环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将环保信息进行数据量化管理,也能有效地针对不同污染影响因素,形成明确的监测技术条件,为生态化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的保障条件。为了更好地保证此项技术的发展,需从基本目标与特征入手,形成理论性支撑,以此来保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执行基础的稳定,为技术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 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1.1 目标
环境监测工作,由特定的组织机构负责,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与设备仪器,对区域范围内的环境执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将生成的环境信息进行数据化整理,在综合对比与标准评估的内容上,确定这一区域环境状态,并为后续环保工作提供指导。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保证准确、及时、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对具体监测目标进行定位,并完成如下内容的监管:其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根据规范性评价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状态;其二,要以环境中的污染分布问题为核心,定位污染源坐标,并通过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提高污染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其三,通过监测工作采集的数据信息,可以在长期积累中,控制环境容量,并为预报性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其四,环境监测工作的贯彻落实,是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状态、控制自然资源开发状态的重要手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1]。
1.2 特征
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表现出生产性、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的技术特征。其中生产性的内容,主要指环境监测工作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综合性特征下,需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生态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环境信息进行解释,以此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与指导性;连续性,要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长期处于监测状态,并以大量数据资料作为基础,形成数据规律,客观地展示环境信息;追踪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环境的描述上,并在针对某一环境信息进行技术采集时,可根据其变化对监测数据进行全方位地调用,以此保证技术性特征的全面发挥。
从政策性角度出发,环境监测工作不仅是带有依法执行的强制性基础,也是体现环境管理行为公正的基本条件,在突出社会服务性的同时可以在科技信息内容的指导下,形成更具针对性的优势执行策略。
2 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在管理体系与技术手段上行进行升级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化发展条件下,将现代技术方法作为基础,在加深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生态化的管理体系,为整个生态监测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体系、农业生态指标等多种环境条件展开了系统性地监督,以此提高了立体化生态监测指标的建设水平。
社会环境上,我国于2019年8月底至9月初,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与条例,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作出了详细说明。在数次会议的讨论与研究中,强调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维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的“顶梁柱”与“生命线”,并提出了多种生态环境监测升级的管理办法。不仅明确了现阶段工作中的成绩,也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尤其在监测数据价值与指示作用上,需要进行深入的管理與控制,才能进一步体现对于生态环境的管控优势,实现现代社会的生态化建设需要[2]。
从技术角度出发,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逐渐以渗透性的形式,融合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在传统传感器设备的应用条件下,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成为时代影响下的生态环境监测重要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3S”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体系。然而,此类技术的开发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优势性的应用环境,需要对其应用条件做出进一步开发。
3 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目标
3.1 建立完整监测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是保证环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深入开发监测技术应用价值的核心。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需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调整到最优化状态,才能使数据资料的服务性得到最大开发,真正实现监测数据的实用性价值。 制度建设是保证整体管理体系的合理性的基础条件,通过详细且带有指导性的制度内容,可以对工作的执行提供相应的引导。同时,通过持续地贯彻落实管理制度,也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形成行为习惯,使环境监测的优势化管理模式,能够在实际应用条件中得到具体体现,实现整体监测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而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内容,也能弱化岗位人员的经验主义,在平衡技术管理内容的同时,提高监测工作的执行效率,使数据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与应用。
生态环境的监测,需要与地方实际工作相对接,在保证监测制度与地方政务环境相适应的同时,对监测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与要点进行控制,以此保证监测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并提升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使其基本执行效果得到保证。
另外,对于成本的控制工作,也是监测管理体系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在现阶段的发展条件下,由于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化模式,因此,务必要控制生态环境监控的管理方式,避免监测成本的无意义扩大,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稳定状态,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下,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环保工作。
3.2 升级发展环境监测技术
现代化技术手段,是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效能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科技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监测设备工具的专业性,也要在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上加强管理。例如,岗位人员对于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维修、数据整理等能力,都会对监测数据应用造成影响,并成为制约整体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通过专业的岗位培训,使一线的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明确技术管理策略,并在保证整体研发与应用有效对接的前提下,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基本保障。
对此,不仅要完善数据信息采集领域的技术条件,也要在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开发中,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环境。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监控数据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使其自身的指导性更加突出,并在生态环境管理中形成立体化的信息體系[3]。
3.3 深化开发“3S”科技手段
所谓“3S”技术,是对GPS、RS、GIS这三项技术的统称。通过其地理信息统计与分析能力,可以将地理环境中的信息数据,通过卫星采集与计算机转化,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管理与分析。由此,也体现出了“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适应性。
而在现阶段,“3S”技术虽然在监测领域已经发挥出了一定的应用优势,但其实用性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在未来发展中,这一技术体系的融合与统一是保证其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得到相应的关注,以助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成长建设。例如,在技术应用条件上,需要形成开放性的引导模式,并在完整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搭建系统化的管理雏形,通过图文数字转化、数据模型分析、生态信息编码等创新技术内容,使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监测目标,体现自身技术价值。
4 总结
综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深入开发,不仅对传统的管理体系与模式形成了创新,也使得以“3S”技术为核心的应用领域构建起了综合化发展模型。尤其在社会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的环境中,对于监测管理领域的综合化调整,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公众的普遍需求,带有明显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闫正龙,高凡,何兵.3S技术在我国生态环境动态演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地理信息世界,2019,26(02):43-48.
[2]汪自书,胡迪.我国环境管理新进展及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展望[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05):90-96.
[3]刘文清,杨靖文,桂华侨,等.“互联网+”智慧环保生态环境多元感知体系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02):111-119.
收稿日期:2019-11-28
作者简介:仇开涛(1985-),男,汉族,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工程、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