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实践教学在人才的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基于毕业实习和就业的高度相关性的认识,针对毕业实习和就业现状,提出大学生在实习中就业的新的教学培养模式,实现市场和人才的匹配,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市场需求;地方高校;大学生;毕业实习;就业;实习基地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新常态下人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问题的重要一环、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近十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2011年660万人,2016年达到765万。2015届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约17%毕业生在毕业之前不能找到合适岗位,加上部分长期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就业更趋困难。与此同时,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各地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调研表明,在技术工人中技师与高级技师所占的比例不到4%,而对企业需求超过14%,因此供求差距较大[2]。
  “就业难”和“用工荒”强烈反差表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非大学生毕业总量上相对于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过剩,而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有着愈来愈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工作经验的要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是大势所趋。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或者把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作为录用的必备条件[3]。没有或缺乏工作经验者很少被用人单位看中和录用。然而,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尚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其人才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社会实践经验缺少等缺陷。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软肋”。
  二、毕业实习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接受学校教育到走向就业市场的桥梁。它不仅是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实习提供了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零距离接触的独特机会,使用人单位能够直接了解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成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有一个全面考查。另一方面,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也会对实习单位对毕业生就读学校的综合评价,也会影响招聘员工时是否优先聘用该校毕业生。因此,在校外进行的毕业实习可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反过来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提高。在这个意义上而言,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对高校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高校普遍建立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实习基地与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没有接轨,实习基地不能帮助毕业生找到人生的方向,不能有效促进就业。
  三、强毕业实习,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与就业接轨,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弹性学制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依然是各大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国家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大学毕业生能否就业、能否找到合适的岗位成为各高校与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必须以实际行动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以大学生的就业作为核心,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合理调整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4]。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一般始于大四的第一个学期。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在第七个学期就到单位实习,5个月甚至6个月之后再签订招聘合同。学生在现实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面前,在课程学习与毕业就职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要么“忍痛弃业”,要么置专业课程于不顾。此外,许多临近毕业但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纷纷在第八学期四处奔波求职应聘。这样一来,大学生第四学年的学习就形同虚设,专业课程的学习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严重影响学业。很多学生不惜牺牲专业课学习,以各种理由请假参加各地招聘会或单位实习。据了解,某高校某专业,第8学期因就业为理由请假、逃课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以上。
  全国高校大部分实行绩点学分制学籍管理。各高校所规定的弹性学制,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学业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好处。但目前许多地方高校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期学期,1-2个月的毕业实习结束后,继而安排专业选修课。因此,学生的就业活动和授课经常发生冲突。如果能够彻底落实弹性学制,提供学生在前六学期以充分的选课空间,使之能在前六个学期努力完成所需的学分,就能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这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实现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兼顾,从而提升就业率。
  (二)巩固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
  自从我国高校就业体制改革以后,大学生就業与所学的专业“无关”或“相差较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就业难,专业对口就业更难”已成为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时,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更多的学生优先考虑企业的需求。据2015年某地方高校就业状况统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与专业相关度连续三年保持61%,但对于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九成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对口是聘用人才的最主要的考虑因素[5]。
  高校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是直接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的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应紧盯社会需求,即所谓的“办学围绕市场转”,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假如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毕业后都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是一种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除了就业难因素外,专业对口实习难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让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學校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和地域意愿寻找用人单位建设实习基地,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学校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加大力度抓紧抓实。
  (三)拓展实习基地领域,广开就业渠道
  据统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东部、中部、西部高校的就业落实率分别为85.9%、81.6%、78.4%,西部的就业率明显差于其他地区,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对边远地区的地方高校来说,不仅招聘企业对地方高校缺乏了解,而且毕业生也对其他地区的招聘企业也了解甚少。此外,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量也相对有限。有些毕业生愿意留在本地区工作,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学生则志在大城市的企业或沿海地区的外企。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地方高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在本地区实习,且在实习单位就业的就业率很低。事实证明,在边远地区就近、就地实习的传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就业的需求。实习基地的拓展一方面应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获取高质量的实习资源;另一方面也应该面向真正需要人才的不发达的地区,以开发人才市场资源。在此思路下,充分调动师生、校友、家长、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等一切能动员的力量和手段,重点联系专业对口,积极开拓实习基地。这种灵活、分散的实习基地建设是集中实习的有效补充。
  (四)“实习就业”是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学校互利共赢
  让学生在实习中就业,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首先,对大学生而言,“实习就业”也降低进入企业的门槛,为大学毕业生向就业单位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得到难得的工程实践以及了解、熟悉和适应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使就业后的企业工作适应期大大缩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历造成的求职不利的影响。其次,用人单位在对学生的实习、设计等全过程的跟踪考核后,更好地发现和选拔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让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从而降低了人力资源培训成本。最后,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有利于促进高校与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启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新局面。因此,这是一种对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者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
  综上所述,毕业实习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一环,而就业率的高低又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顺应了目前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就业形势,并且还兼顾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使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更加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Ding X.H.,Yue C.J.A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77:164-168.
  [2]张红伟,王占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识读[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29-33.
  [3]Nunley J.M.,Pugh A.,Romero N.,Seals Jr.R.A.College major,internship experience,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Estimates from a résumé audit[J].Labour Economics,2016,38:37-46.
  [4]柴明勤,陈晓玲.新时期高校毕业实习的模式与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2):54-55.
  [5]温娟,王纪平.大学生未对口就业问题成因及应对[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38-3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