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控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水产养殖在水产业中的比重日益提高,但养殖期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富营养化、饲料污染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为推动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本文将结合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控措施。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防控
  中图分类号:X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20
  Abstract:The proportion of aquaculture in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s increasing.However,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polluted by various factors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The phenomenon of eutrophication and feed pollution has aff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In this regar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 China,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light of th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in aquaculture.
  Key words:Aquaculture;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Cause analy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
  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这期间,养殖技术及养殖管理都发生了變化,高密度放养、大量施肥等现象在短时间内增加了水产养殖的产量,但因此而引发的水环境污染极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体有机负荷增加、水产动物疾病等问题的出现要求养殖者优化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化水产养殖。在此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追本溯源,对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全面优化水污染防控策略,促使水产养殖面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1 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保护愈发受到社会关注,水产养殖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近几年,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生态环境,为养殖业的长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水产养殖具有区域性差异,养殖技术水平并未取得均衡发展,如粗放式养殖模式、水域开发及规划不科学、用药监管不严等相关问题对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极大危害[1]。如粗放式养殖模式,其养殖技术含量低,既不利于养殖产量的增长,也会加剧生态失衡现象。此外,其他产业的发展也会影响水环境,对水产养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渔业发展以“养”为主,产业布局也发生了改变,养殖品种日渐多元化发展,养殖范围也从沿海地区、珠江领域等扩散至全国。由此可得,水产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在这期间,水产养殖对水资源及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水环境退化现象日益严重。对此,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研究,优化养殖模式。
  2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来源
  2.1 养殖废水
  水产养殖过程中,外源性因素如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的排放都会影响水环境。目前,社会废水处理技术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在工业污水治理上,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与环境管理力量发展不同步,其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对水体具有极大的危害,而养殖场缺乏专业的污水处理系统,养殖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经时间积累,水环境污染现象将会日益严重[2]。
  2.2 饲料及药剂使用
  饲料及药剂是水产养殖中的必需品,但投饵过多、饵料质量不达标或滥用药剂则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尤其是在药剂使用这一方面,集约型的养殖模式增大了鱼病风险,在此过程中,需采取相应的药剂治疗,但由于缺乏对药剂的专业分析,滥用杀菌剂、杀虫剂,而过多使用的化学药品会造成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即使加大剂量也无法起到预期治疗效果,反而会加剧药品残留现象,对水体环境产生污染。此外,养殖户为提升养殖产量,可能会使用生长激素,这类激素性药物会导致水体恶化,继而影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养殖物代谢
  养殖物代谢所产生的污染较为普遍,且较为正常,但由于养殖密度得不到合理控制,则会加大这一现象的污染程度,排出物主要以氮磷形式、尿碱及粪便等形式存在于水体当中,并发生系列反应,从而影响水体动植物的生长。
  2.4 生物遗体等底部淤泥
  养殖物病害的频发导致养殖品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其遗体经分解会产生底部污泥,而底部淤泥在溶解及释放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性污染。此外,由于水质更换不及时也会加剧底部淤泥现象,形成恶性循环,污染水体。
  3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投放、药剂使用都会引起水体理化因子的改变,如水体pH、DO(溶解氧)等,而水体环境的变化则会相应的影响水产养殖。例如,当水体供氧不足,则会引起有机物厌氧发酵,毒害水生生物,降低养殖产量。因此,水产养殖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的。为更好的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注重水产养殖对水环境影响分析。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水产养殖物可丰富水体环境的生态结构,如果保持正向发展,则可促进水体环境的发展,这是水产养殖对水体环境的积极影响。第二,水产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危害,从而破坏水体结构的平衡。第三,鱼病害所引发的系列现象会影响水体环境[3]。   6.4.4 降低药肥污染
  目前,淡水养殖中为增大产量并维持养殖物正常生长,会大量施用药肥。在此期间,药肥含有的化学物质会污染水环境。对此,可引入海洋生态混养模式,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降低药肥污染。海洋生态混养可有效解决水产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其最先由加拿大提出,后经推广,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在淡水虾养殖中也可引入该生态模式,淡水虾养殖中,需控制水质,当水质过肥时会导致淡水虾缺氧。在此期间,可选择沙质底淡水池,并对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治理改造,并且把阳光、水质、土壤、空气与植物这些要素优化整合,给鱼虾的生存、生长提供健康营养、科学的环境;其次构建鱼虾共同栖息的关系,这个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链,投喂虾饲料,而虾的残饲及粪便,死虾、病虾就会成为鱼的优质饲料,而虾苗放养一月内基本不用投喂饲料,通过构建生态混养系统,可降低鱼类代谢对水体污染的影响,也可减少化肥使用量,从而降低水环境中的药肥污染。
  7 结语
  养殖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对此,为促进水产养殖的长足发展,需加强对水产养殖与水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研究。目前水产养殖中存在的养殖规划不科学,治理资金投入不合理等问题都影响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优化养殖模式及养殖技术,如利用物种共生原理采用稻田养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并控制养殖过程中饲料及药剂的用量,降低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可采用微生物技术对水污染进行治理,促进水体环境的物质循环,如,可在水体中植入菌种提升水体分解活力,降低水产养殖对水环境pH、DO(溶解氧)的影响,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保证水体环境中生态结构的平衡。同时,也可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并结合生物链原理采用海洋混养生态模式,全面提升养殖技术含量,维持养殖产业与水环境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成伟.注意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N].河北科技报,2019-10-22(B07).
  [2]杨春艳.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现状及改善措施[J].农村实用技术,2019(07):111-112.
  [3]胡小弘.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184.
  [4]陈付坤.试论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171.
  [5]孙胜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脂代谢的生物学机制探究及对鱼类消费人群的健康危害风险评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6]刘明庆,席运官,陈秋会,金淑.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与污染减排的政策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01):90-94.
  [7]商健.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山西农经,2018(22):52-53.
  [8]Li, Ting (SPACEnter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Shenzhen; 518117, China); Li, Jialian; Ai, Weidang; Zhang, Qian; Xing, Dingyu; Cao, Tengfei Source: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 35, n 12, p 217-223, June 15, 2019 Language: Chinese.
  [9]Li, Xinx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Zhu, Chenguang; Zhou, Jing; Sun, Longqing; Cao, Xiamin; Zhang, Xiaoshuan Source: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 34, n 19, p 184-194, October 1, 2018 Language: Chinese.
  [10]Wang, Chuanhua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Cui, Lingzhou; Wang, Dong Source: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 31, n 2, p 204-210, January 15, 2015 Language: Chinese.
  [11]Zang, Changjuan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al Criteria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Huang, Suiliang; Wu, Min; Du, Shenglan; Scholz, Miklas; Gao, Feng; Lin, Chao; Guo, Yong; Dong, Yu Source: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v 219, n 1-4, p 157-174, July 2011.
  收稿日期:2019-11-24
  作者簡介:龙哲(1970-),男,苗族,大专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治理、环境监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