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该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农业专家和学者关于农民素质培训以及我国现行新型农民职业培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及方法和成效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评述,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1-0155-03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New-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Wang Tingting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
  Abstract:The project of cultiva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was used in this paper for reviewing and commenting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n farmer training and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 cultiv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methods and effect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would be provided for further promoting 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 cultivation in China.
  Key words:New-type professional farmers;Cultivation;Review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期,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要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就必须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民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已今非昔比,大量传统生产经验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以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角色均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应用Google Scholar、CALIS外文期刊网,用关键词“Farm Occupation”进行模糊搜索,主要的资料类型是网页新闻和美国劳动局(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加拿大农业人力资源理事会(Canadian Agricultural Human Resource Council,CAHRC)等相关机构网站,相对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提法,国外主要提“农业人力资源”。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农民职业教育工作,并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了许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
  依据理论研究得出的结果,以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理论研究是国外农民培育的视角,该领域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上都相对比较丰富。人力投资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在21世纪前,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1964)的《人力资本投资》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成因就是改善人的素质[1]。舒尔茨后期把研究重点放在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他指出农民素质对传统农业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国家要发展,需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科技水平,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8]。自舒尔茨(1964)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来,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Hayami和Ruttan(1985)利用21个发达国家和22个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得出2类国家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差距的源泉在于国内资源、现代品投入和人力资本的差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Van Crowder(1988)认为,消除贫困的关键因素是农业教育,国家应当重视,同时也应主导市场导向,对农业课程进行设置,保证农业课程有的放矢,建立健全农民技术培训体系[3]。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在研究中指出,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因素,逻辑关系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产业部门经济的产出[7]。随着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经济学家扩大了人力资本的研究外沿,对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梳理研究。
  在培训方法和成效方面,Knowles(1970)认为,农业教育者的职责是促进和引导农民自主学习,理论上已经被大家所认可,但在实际中却不被重视[4]。Rogers(1995)认为,教会农民如何在出现生产问题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培训的重点,培训后的农民应学会如何管控生产,而不仅仅是识别杂草和病虫害[5]。Bennel(1998)认为,课程训练后科技人才反馈意见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未完成,是由于缺少资金和人员对农民培育活動的后期支持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紧密,造成培训课程的改革延缓,最终造成农民对于参与课程培训的积极性降低[6]。   通过国外文献研究得出以下2点启示:一是综观世界农民发展道路(身份转换),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农民的道路被资本主义强行“剥夺”,他们将农民视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阻力,从而对其进行消灭;另一方面是本世纪初以来,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福利”农民之路。也就是说,通过早期的殖民地剥削和不平等世界贸易体系积累的财富,依靠国家的强大势力,农民以福利农业的形式得到保护和转化。二是基本确立了“农民是职业、职业有标准”的发展理念,如加拿大分水产养殖、肉牛和奶牛、禽蛋、猪、其他动物、粮食作物、水果和蔬菜、花卉和技能服务、其他9大类,每一大类分6级职业农民等级认定标准,包括 Enery-level、Mid-Level、 Specialized、 Supervisory、 Management、 Owner/Operator/CEO,并规定每个等级认定所需要技能和接受的相关培训。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专门机构每年还提供农民发展报告,如Strengthening Human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Annual Report)通过每年农民发展报告,汇总每年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技能和培训情况、农民人力资本变动情况、培训机构和培训经费等,客观上保障了政府对各类各等级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
  2 国内研究现状
  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用“新型职业农民”搜索,从检索结果看,我国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最早始于2005年;自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便涌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从期刊分布来看,刊发新型职业农民相关内容的期刊档次一般不高并且不是很集中,尤其是农业经济领域对该问题给予特别关注的较少;从作者角度,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和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的文章引用转载率最高。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陆燕春(2011)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9]。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各个构成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便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形成过程[1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制约、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农民素质和观念的落后、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等[11],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优质师资,教师授课方式过时,培训单位課程设置内容不能够满足学员需求等[12]。
  3 国内外文献评述
  从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国外非常重视农民培育,职业农民问题已经有了“农民发展学”“农民人力资源”等明确的学科归属;而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校教育到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有着强烈的“离农”价值取向,农民社会地位较低,必然会阻碍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不同,形成了农民教育体系、培育措施、农业支持制度等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我国应该借鉴,而不是全盘套用国外的模式,应结合本国国情,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4 问题原因剖析
  4.1 问题 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解决问题顶层“纲举目张”的研究,即该问题研究的起点是什么?理论说明是什么?发展最终方向又是什么?二是“剩余劳动力”缺乏配套政策进行扶持和救济,特别是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成为农民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的重要原因。三是农民教育相对落后,培育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亟待健全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从制度上确立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地位,并完善一系列扶持政策、土地政策、税收优惠、金融政策、保险制度、社会保障等。四是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农民教育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明确的规范,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师资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标准,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4.2 原因分析 我国农民培训工作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是在长期的农民教育过程中通过总结得出来的,是广大农民教育工作者、农民群体和农民教育机构共同智慧的结晶。作为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必然有其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合理性,但是任何模式发挥作用均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范围之内,脱离了客观环境的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与传统农民培训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内容与方法,都应该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需求。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民教育在内容上还比较单一和陈旧的,农民教育供给与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因此,为了使知识迅速有效地向农村转移,今后要在创新培育方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Theodore W.Schultz,“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
  [2]Hayami,Y. & V. W.Ruttan,“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5.
  [3]Van Crowde,L.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EB/OL],1988.
  [4]Knowles M."The Modern Practice or Adult Education:Andragogy versus Pedagogy"[J].Associated Press,1970,13:59-64.
  [5]Rogers,E. M.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J].Free Press,1995,15:72-77.
  [6]Bennell P."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anzania and Zimbabw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Reform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 Education Research Series,1998:28-31.
  [7]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J].货币经济杂志,1989(4):109-125.
  [8]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9]陆燕春.保障粮食安全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2):5-6.
  [10]张桃林.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全过程[J].农民科技培训,2012(5):4-7.
  [11]王昭,张红.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2):314-317.
  [12]刘铭川,王晨宇,刘芷晴,等.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南平江县的调查研究[J].作物研究,2016(2):94-196.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58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