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了生态经济模式。经济腾飞必须要走生态经济路线,必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的文明顺利传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旅游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冰雪体育旅游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黑龙江区域经济总量每年都在近百亿,不断的在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和就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负面影响逐渐明显;因为冰雪资源长期处于掠夺式的开发模式,导致雪场数量不断增多、距离增近,低水平重复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与此同时,雪场普遍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下出现了一系列负面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影响黑龙江区域冰雪旅游产业的腾飞,所以必须建立相适宜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冰雪体育 生态旅游 体育经济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179-02
1 生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境内长白山、大兴安岭以及小兴安岭山脉绵延接近4000km,每年有5个月左右的冰雪期,无论是山体坡度还是山体落差都非常适合修建滑雪场,并且雪的量大、质优,可以确定为我国优势资源集中于此,是得天独厚的冰雪体育资源,而且东三省地区横纵交通发达,十分便利;然而,在处于这样一个优势的大环境下,丰厚的资源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价值,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欠缺的因素,最终导致发展不平衡。
1.1 浪费资源,准入机制差
随着冰雪运动的流行,雪场数量增加,很多商人投机倒把,在未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下盲目的进入市场,东北地区大小雪场100余家,黑龙江省的雪场占1/3以上。中小型雪场普遍是家族式管理,管理模式落后,服务质量较差;仅有1/3的雪场雇佣专业的管理团队,这部分雪场的服务质量较好。客观来看,能够实现真正盈利的只是少数,很多雪场亏损严重。较多建设水平低下的雪场导致游客冰雪体验较差,产生消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损失了旅游人口,既对环境造成破坏,又没带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眾所周知,我国体育产业准入机制相对宽松,很多地方政府更是一种唯发展经济的发展理念,市场调研不充分,法律法规不健全,盲目地开发建设,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面积的侵占森林、保护区、景区、湿地,雪场产生这些负面后果原因难出左右。我国周边发达国家在雪场的建设上则是依照法律法规、严格遵守程序规范,如“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山地限制滑雪场的开发,距离水源3km内的森林不能开发滑雪场”等。
1.2 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雪场的选址也是非常严格的,通常要选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山地,修建雪场必然要砍伐森林植被,破坏动物赖以生存的居所,使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少。雪场修建的场地为了便捷开发通常破坏的都是较脆弱的森林植被系统,必然会造成一定规模的水土流失。大多数雪场在淡季并没有进行种植草皮,处于荒废的状态,几乎无人打理,山体始终处于裸露的状态,任由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另外,雪场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垃圾。这种肆意的破坏造成很多地质灾害的概率大大提升,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沙尘暴等。滑雪场的雪道若想完全达到使用的标准水平,雪的覆盖厚度就需要大于500mm,自然降雪受光照和风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所以必须采用人工降雪,每50m2的雪场一个雪季至少需要2.5m3的水量。
1.3 行业评级标准无序
当下,我国滑雪场行业评级处于无序状态,未形成共识性的行业标准。黑龙江省率先在2001年制定了《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并在2009年进行了修订,新增两个等级,共有5个等级标准,由高到低分别为5S、4S、3S、2S、1S。2006年,新疆旅游局制定了《新疆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滑雪场等级分为S、SS、SSS,最低等级为S级,最高等级为SSS级。评级标准包括基本条件、交通、通讯、安全、保险、游览体验等9项内容,东北其他2省尚未出台相关的评级标准。
2 黑龙江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
2.1 制定科学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在制定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要考虑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同时考虑生态容量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发展规划要依照功能区域和资源特点合理开发,建立健全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效益低、无效益和破坏大的项目叫停。根据资源优势,开发特色冰雪体育旅游项目,例如撑撬、冰雪趣味探险、滑雪、滑冰以及少数民族冰雪体育项目。
2.2 加强生态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
在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人群的需求不断变化,只有加强市场研究,洞悉消费者需求,推出相应产品或项目用以增加客源和拓展市场。生态体育旅游宣传促销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体育旅游企业共同参与,从体育旅游地形象、体育旅游产品、信息提供和咨询以及宣传媒体、宣传形式、宣传手段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增加生态体育旅游促销费用。
2.3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对接模式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对接的关键是建立生态经济模式,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合理有序的协调,使生态系统在最佳状态下达到最高的生产力,同时将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政府的相应职能部门必须制定准入机制,从规划到建设以及经营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政府相应的体育产业管理部门、发改委、工商、土地、林业、水务、环保、旅游等各部门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接受民间各利益团体的提议,接受多元化的监督。 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土地的利用和开发要合理的协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避免一次性开发的行为发生。在雪场建设的过程中应盡量减少垃圾的产生,争取将垃圾原地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避免滑雪场建设在缺少水资源、生态脆弱的地区;禁止滑雪场的建设侵占耕地,深度追责;对于建设水平低下、污染严重的、深入景区腹地以及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的建设项目应坚决不审批。
2.4 引导生态经济模式发展,健全法制体系
生态体育旅游同时涉及旅游相关部门、经济相关部门、文化相关部门和环保部门,当下我国旅游业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名胜古迹以及旅游机构不能进行统一管理,而是分属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所以,必须由政府作为主导并牵头,各相关行政部门通力合作,督查、管理、协调本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工作。在管理过程中,环保相关部门要起到积极的作用,防止资源的退化以及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坚决不允许生态体育旅游在保护区开展,坚决保证生态体育旅游远离被保护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精准核算生态体育旅游的产出价值,防止盲目性的经济增长,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负面破坏的价值。
3 结语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必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经济时将生态放在首位,将生态和经济有效结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各地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规划;打造冰雪体育旅游实体经济载体;完善服务体系的整体建设,达到同时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要,提升体验效果,达到生态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牛超.山西省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 范尧,赵鑫,王亮.我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4):144-146,185.
[3]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李松梅,黄清.中国东北区域冰雪旅游发展SWOT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213.
[5] 金炳秀,王富德,李群伟.中韩滑雪场准入制度比较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67-72.
[6] 王笑光,张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3):32-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