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起到有效的提高作用。然而,当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语文知识的储备,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以及审美视野。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所谓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师能够利用好课上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将教材的主要内容作为阅读开展的重要依托,运用多媒体等课件资源,实现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扩充阅读的视野,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整个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而这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心理认知特点,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语文教学目标相结合,并为学生制定出屬于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为学生制定相应的目标完成方案。在目标的设计上,教师需要参考语文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化教学方案制定,在学生能够完成教材要求的阅读目标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从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如果教师仅仅为了拓展范畴而开展教学,则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移,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的枯燥。
  2.通过构建学习情境,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小学生对于周遭事物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中营造出相应的趣味阅读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的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相关的情境创设上,教师可以运用手、脑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得到个性的解放,从而促进思路的打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内容,让学生观看蝴蝶谷的相关影像之后表述自己对于蝴蝶谷的相关看法,教师此时可以融合视频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接下来的阅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去过哪些优美的自然景观,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具有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
  3.与写作相结合,应用写作促进阅读有效性的提升。写作和阅读密不可分,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阅读能力的延伸,在阅读之后开展相应的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模仿文本写作的过程中,对于文本中的重要字句以及中心思想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完《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仿写作业,让学生按照作者的语言描写顺序,仿写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文本进行更为细致的剖析,更用心地领悟文本中对于景色描写的字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重视朗读指导,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很多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办法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深刻共鸣,此时,教师用生硬的语言进行引导也无法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揣摩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全情投入到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趣味性阅读的方式及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琢磨,细心体会,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5.采取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实际上,教师也需要运用教学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考量。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际反馈,根据学生反馈的内容进行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整;其次,教师应当将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作为考查学生阅读实际能力的标准,而不是仅仅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方式,教师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为学生打气,这也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碰撞出更深层的思维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基础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教育界,2017,(29) :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