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奥尔堡PBL模式对地方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体现奥尔堡“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组织”的PBL模式学习方法的精髓,笔者将跨学期整合不同专业课实践课程,通过企业专家讲座、校企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基地以及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基础,以项目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自我选题、提交项目报告并参与项目答辩。同时,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期为应用型地方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奥尔堡PBL模式;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PBL最早源自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将其成功应用在医学学科的解决病例而组织学习的一种教育改革。奥尔堡大学从1974年建校至今,不断摸索并形成了独特的奥尔堡PBL模式的核心原则:所有教育活动都以问题为基础的项目工作,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奥尔堡PBL模式在实践经验中将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多措并举,既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又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者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系统分析和多途径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科学验证及时进行反思学习和自我评价。
  笔者在奥尔堡大学通过对PBL模式的理论学习、观察奥尔堡大学课堂情况、采访奥尔堡师生、聆听学生项目答辩和PBL专题讲座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亲自加入团队合作项目,围绕对国内教学改革项目撰写项目报告、项目过程分析报告以及最终完成项目答辩。笔者根据本校兽医微生物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将奥尔堡PBL模式部分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并提出改革思路,以期为应用型地方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1 基于奥尔堡PBL模式的实践课程改革
  1.1 课程基本概况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第4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40学时。原课程将《兽医微生物学》和《兽医免疫学》实践教学整合为《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48学时,验证性实验10+综合性实验2),其中《兽医免疫学》4个实验合计12学时。实践课程主要讲述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辅导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结果判定,未有设计性实验。课程考核为实验报告占60%和期末考试占40%。
  1.2 课程改革目标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的一门科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各项常规操作技术,为后续的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动物传染病、禽病学、兽医诊断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奠定学习基础。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学习者认知过程由低到高六个阶段: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根据课程目标学习者介于布鲁姆认知过程理解和应用阶段。笔者借鉴奥尔堡PBL模式以项目为基础、团队合作以及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兽医微生物学实践课进行教学改革。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将不同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能设计合理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程序对临床畜禽主要致病菌做出正确诊断并提供科学依据。注重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提升,将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目标。改革后突出对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以及对临床生产实践结果的合理分析。
  1.3 奥尔堡PBL模式改革总体思路
  选择动物医学专业一个25~30人班级,小组团队合作(4~5人/组)、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教学以传统教学和混合教学相结合,借助互联网+“雨课堂”教学,融入部分奥尔堡PBL模式的元素。课程考核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40%)和实验报告成绩(60%),调整为闭卷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5%、实验操作考核15%和项目汇报占50%(提交以团队小组为单位的基层调研报告并参加项目答辩,由班级其他组以及教师对其考核评定成绩)。
  2 基于奥尔堡PBL模式的实践课程改革措施
  2.1 整合前3门专业必修课基本情况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PBL部分整合的3门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一门跨学科和跨学期的《动物传染病诊断治疗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实践教学。《兽医微生物学》是主要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第4学期)。课程主要任务前章节1.2已述。《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第5学期)。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时熟练掌握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性质、药理作用、重点药物的作用机理,学会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动物传染病》是研究家畜传染病的发生、發展规律和终止条件,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第6学期)。课程主要任务是掌握常见家畜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领、处理原则和防疫措施。
  2.2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配
  将《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是细菌染色方法、细菌的接种和培养、实验室的微生物学诊断的方法以及病毒培养分离和鉴定方法等,培养学生建立无菌操作的观念,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由第4学期48学时调整为24学时。第二部分是PBL团队项目,将《兽医微生物学》(第4学期)、《兽医药理学》(第5学期)和《动物传染病》(第6学期)实践课程整合为《动物传染病诊断治疗设计性综合实验》,72学时,第6学期。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畜禽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初步判定疾病类型。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诊断开展病原鉴定,侧重于培养学生运对致病菌类型的分析和诊断能力。最后,对分离纯化的菌种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整个PBL教学需要学生运用《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临床诊断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等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处理生产实际问题。   2.3 PBL元素改革方案
  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的社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奥尔堡PBL模式的主要特征:问题是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出发点;项目组织创造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框架;支持项目工作的课程;合作是基于问题的项目工作的驱动力;团队以问题为基础的项目工作必须具有示范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PBL实践教学遵循“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提交方案、讨论和修正方案、实验方案的实施、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1]。笔者根据奥尔堡PBL模式的主要精髓,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奥尔堡PBL模式部分元素对兽医微生物学理论教学[2]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通过跨学科整合实践课程,增加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有效地将实践课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脱节,让学生成为能为畜禽诊断治病的医生。联合产业学院以及产学研校企合作等方案,聘用企业专家为本学院讲座教授,为学生分享生产一线和基层养殖等实际问题方面的企业论坛和讲座(第4~6学期,2~3次/学期);学生需要利用暑假或是业余时间到本校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动物医院、产学研合作企业以及生產养殖户等进行实习,学会从生产中发现问题拟定PBL项目主题(14天/学期)。充分利用学校的动物医院门诊部收集临床病例,运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和动物传染病等理论知识,为养殖户畜禽发病病因和发病类型进行诊断(动物传染病知识)+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程序(兽医微生物知识)+治疗(兽医药理学知识)。第6学期的3门实验课程为72学时,第6学期开学初要求学生按实验小组4~5人,针对积累3个学期讲座、动物医院门诊、产学研基地实习中所遇到的基层实际生产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提交项目报告并参与项目答辩,完成PBL项目考核(占课程考核的50%)。
  参考文献:
  [1]马玉龙,赵林静,刘秀兰,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2902-2903,2905.
  [2]廖洁丹,黄良宗,刘昊,等.奥尔堡PBL模式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启示——以地方本科院校《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0):68-70.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项目;2018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项目(2018A064856);2018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廖洁丹(1979-),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3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