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的影响。方法:2018年5月1日,我院共收治84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以此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号随机将84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2例以及观察组42例。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身体健康、生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結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可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个性化饮食护理;慢性胃溃疡;应用效果;生活质量
慢性胃溃疡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病情发展较慢,疾病的治疗周期长,需要实施有效护理来强化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对于慢性胃溃疡而言,除药物治疗外,饮食干预更具有重要意义,受目前社会形势及文化影响,人们生活节奏较快,更多的人选择快餐,严重影响了健康生活,致使慢性胃溃疡的发生不断上升。因而,加强慢性胃溃疡患健康饮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目前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重点内容。本文特以我院2018年5月1日收治的84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为例应用个性化饮食护理实施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5月1日,我院共收治84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以此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单双号随机将84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2例以及观察组42例。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展开本次研究,患者表示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84例患者经均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溃疡,满足《实用内科学》的相关标准。观察组男女人数比为20:22,年龄上限值为66岁,下限值为19岁,均龄(42.74±4.19)岁。常规组男女人数比为19:23,年龄上限值为65岁,下限值为21岁,均龄(42.65±4.16)岁。采取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未发现统计学价值,P>0.05。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常规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协助完成各项检查,谨遵医嘱指导服用药物,告知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饮食健康教育。开展饮食健康教育,讲解日常饮食禁忌,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2)饮食干预。可对患者饮食实施分期干预,依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饮食,尽量保证患者科学、合理饮食[2]。(3)饮食控制。严格控制患者的进食量,避免过饱或者暴饮暴食导致病情加重,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3]。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率:采取我院依据个性化饮食护理内容制定的满意率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问卷调查表由责任护士统一收发,发放率以及收回率均为100%,85-100分可视为非常满意,65-84分可视为一般满意,64分以下视为不满意。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内容取SF-49量表评估,共有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身体健康、生命力以及心理健康五项内容,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有关数据,计数资料以[n/(%)]代表,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代表,取t检验,检查统计学“P”,若<0.05,可视为研究具有价值。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率评估
下表收集了两组护理满意率的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身体健康、生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慢性胃溃疡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酸、餐后上腹疼痛以及呕吐,严重时还可发生黑便与呕血,甚至是造成胃出血、癌变、胃穿孔等后果。慢性胃溃疡治疗的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患者的饮食习惯,因此,临床必须要提高对于患者饮食重要性的重视[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身体健康、生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传统护理相比较,个性化饮食方案针对性较强,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饮食调节来减轻病情,还可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可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芸霓.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9):125-126.
[2]陈亚凤.艾灸配合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108-110.
[3]丁梦梦.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4):202-203.
[4]杨花雷.个性化饮食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1):126-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3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