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的产物,民众教育的普及率,象征着一个国家民族的进步,更是文化的传承。教育是祖国建设的根基,涵盖于综合国力之中,一个国家的强大,必将有着良好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为国家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我国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比较大,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落后的地区通常教育投入的经费和高等院校的数量都远低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学校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优秀类学校数量并不能满足当地就学需求,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改善这类问题,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学术问题。通过选取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比重和受高等教育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来分析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
  [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早在1980年,小平同志就指出,“教科文卫费用太少,不成比例”;“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大力增加”是一个模糊概念,增加到多少才算“大力增加”,没有明确界定。我们国家的教育投入一直在底线以下的3%附近徘徊。1993年国家把实现教育支出占gdp4%的最后期限设定在2000年,并把它写进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奋斗了20年,一直到2012年才算勉强达到。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入确实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教育经费依然捉襟见肘,满足不了国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这样,全国各地区的教育投入也出现了不平衡。这样导致了教育水平呈现两极化,制约着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各省市教育经费投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和各省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这两个因素来探究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人才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精英人才,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由该地区人才的水平所决定的,如果一个地区大多是文化水平很低的工人,那么这个地区产业结构可能是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如果一个地区高等教育人才占的比重比较大,那么该地区可能是以金融服务性的第三产业为主。
  3    我国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比重的
   分析
  GDP是衡量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我国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则能够很好地反映各地区经济建设的增长水平和各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
  2015年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比重差异很明显。其中占全国人均GDP比重最高的三个地区为天津、北京和上海,分别为214.84%、211.93%和206.56%;占全国人均GDP比重最低的三个地区为贵州、云南和甘肃,分别为59.40%、57.32%和52.07%;而占全国人均GDP比重最高的天津和占全国人均GDP最低的甘肃两者间相差162.77%,差距非常大。
  4    影响经济增长的教育因素指标分析
  为了更精确的反应教育产业对经济影响的增长程度,令“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和“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为自变量,“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为因变量,利用分析得到的数据,运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4.1    相关关系
  由分析可以得出,拟合优度R2=0.6929,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0.6710。因为可决系数为0.6929,可见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x1”和“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x2”對被解释变量“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y”的绝大部分差异作出了解释。
  即,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y与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x1、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x2之间具有高度相关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y表示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x1表示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x2表示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μ表示随机误差项。
  4.2    线性回归
  由分析可以得出,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y与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x1、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x2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5.315206x1+0.260418x2+18.66241
  即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越大和我国年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越大,我国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也会随之而增加,我国的经济水平也会随之而增加。
  4.3    显著性
  从分析可知,F值为31.59,显著性值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所以,与就业人口受高等教育比重x1、各省教育经费占全国平均教育经费的比重x2 对各省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重y有显著影响。
  5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建议
  5.1    国家应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出
  从以上所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明显要低于东部发达省市,东部省市之所以经济比较发达,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更重要的是大量人才的聚集,而东部之所以能够投入更多的钱用于教育支出,也是由于其比较高的财政收入所支撑的,而西部地区由于财政收入比较低,即使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比较高,从绝对数上来看,和发达省份差距还是比较大,因此国家财政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出力度。
  5.2    增加西部地区优秀高校的数量
  西部地区高校数量比较少,像211、985名校的数量就更少了,有的省份甚至一所211都没有,本地区的学校能为该地区提供的优秀毕业生数量非常有限,而且这些毕业生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去了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本地人在外面上学的优秀的学子回家乡发展的也非常少,因此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人才很缺乏。而北京,上海等地区却是名校扎堆的地方。如果要建立一座新的高水平大学或者是支持一所普通的大学成为名校,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我认为可以通过名校在西部地区设置分校的形式来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这些分校所设置的专业最好要能符合该地区的需求。这样使得本地高等教育的人才比较多。而且一个好的学校,就相当于好的智库,对当地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6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对经济影响比较显著,加大教育的投入以及提高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的比重能够更好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增长空间也比较大,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能够使得该地区经济增长比较迅速。因此国家应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制定相应的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标准,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追求教育资源分配的绝对均匀,也要相对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力度,提高西部地区就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的比重是我国急需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孟晓晨,刘洋,戴学珍.中国主要省份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及流动方向研究[J].人文地理,2005, 86(6):5-10.
  [2] 许抄军,王良健.中国城市教育资源的差异比较[J].经济地理, 2010,30(2):220-225.
  [3] 许抄军,罗能生,王家清,等.教育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J].经济地理,2007,27(4):607-613.
  [4] 叶茂林,郑晓齐,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1):8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8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