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新型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陕西省对于教育方面的投入与陕西经济的发展效应如何,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经济发展 模型分析 长期均衡
  “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社会城镇化”自第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會上被提出以来,引起了各省的关注,陕西省也不例外。这种建设既要重视数量的增加,又要重视质量的提高,在推进这一新型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特别要重视更要注重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教育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均衡问题现状,目前阻碍了各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也属其中,那么当前陕西对教育的投资如何,是增加还是减少,以及陕西省对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投入度如何来发挥其对陕西经济发展的动机作用,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一、城镇化、教育的投入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着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美国经济学家Lampard分析近百年数据,认为美国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 城镇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陈霞等研究者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研究分析新疆教育的投入与经济的发展变化时发现新疆已从最初的严重失调状态逐渐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并且新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与对人力的投入均能正向促进经济的提高即增长。
  国外学者认为教育对经济发展变化具有显著的贡献率,其中以Liberto,Pereira等为代表。于凌云指出在对教育的投入比相对较低的地方区域,对物质资本的投入直接拉动了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原因,而非政府投入的发展增长对人力的资本的积累效果更加明显。周英章等对教育的投入与实际经济的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
  二、模型分析
  1.首先先选取变量
  根据国家相关资料,并参阅相关文献,选取城镇化率来测定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用城镇人口/常住总人口作为计算方法。经济增长指标以人均GDP的对数作为代理变量,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作为衡量教育投入的指标变量,劳动力质量、储蓄率等作为控制变量。
  2.再建立模型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反映的是被解释变量的长期发展趋势,同时还反映了影响解释变量长期发展趋势的影响强度,说明可以通过对解释变量的控制实现对被解释变量的控制。
  3.通过实证分析
  ADF检验。教育投资二阶差分在截距项和趋势项作用下 ,在在滞后二阶置信水平0.05上为平稳序列。
  人均GDP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量化分析。
  从而可以得出教育投资是人均GDP的Granger因子。人均 与各因素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相同,这里就不在一一计算,结果为见下表。
  与 和 自回归分布滞后分析
  , ,
  , ,
  三、得出结论
  由以上分析结合陕西省目前的人均GDP( 、教育投资( )、城镇化率( )、劳参率 ( )和教育投入与城镇化交互项( )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在长期均衡模型中,城镇化率和教育投资对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GDP每增长一个单位,就会增加程正华率的76.707052单位变化,同时也会影响2.043099单位的教育投资变化;自回归滞后模型中表明,人均GDP在受其上一期的控制影响下,当期人均GDP对城镇化建设水平上两期和教育投入与城镇化的交互项分别出现负、正相关。
  参考文献
  [1]谢蜀君,陈霞.“一带一路”背景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来自新疆的经验数据[J].当代经济.2018(2),137—139.
  [2]马忠玉肖宏伟.空间效应视角下城镇化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9),26—35.
  [3] Di Liberto A. Education and Italian Regional Development[J].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s,2008,27 ( 1) : 94—107.
  [4]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经济研究,2008(10),131—142.
  [5]周英章,孙崎岖.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7),39-41.
  作者简介
  邵志伟(1980—),男,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与金融数学。
  程红萍(1971—),女,陕西大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模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