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小学生真正学会独立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燕娥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全面了解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对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真正实现课程目标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语文;独立阅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117-02
阅读是学生丰富积累与获取知识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也是伴随一生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的本领,即有能力通过阅读自己进行理解和探究,具备较强的学习独立性。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阅读能力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课程任务和必须完成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分析
(一)基于学生
首先,小学生年纪小具有好动、贪玩的特点,还没有能够自觉进行阅读的习惯,很多情况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督促,单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很难实现独立阅读的。其次,目前教师安排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较多,完成家庭作业成了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较多的时间花在完成家庭作业上致使小学生进行自我阅读的时间不足,如果再增加阅读量就成为小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会造成小学生的厌倦心理,更不利于小学生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再次,小学生阅读内容单一,阅读兴趣难以提升。除了语文教材,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阅读材料过于单调,文学类、古典类阅读材料占当前小学生阅读的绝对数量,科幻类、自然类、体育类阅读材料缺乏,无法扩展小学生阅读视野,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对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程度的制约。
(二)基于教师
首先,教师自身受教学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平时的教学只看重分数,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或者是要求死记硬背一些文章的篇、段,但还是以应付考试为目标,没有能够真正认识到阅读对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造成阅读缺乏必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师阅读教学的方法和能力不足。小学生阅读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把小学生阅读按照中学生或者是成人的阅读一样看待,包括阅读的素材、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阅读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阅读的教学能力,要能够采取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教会阅读的基本方法,提出符合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升的合理要求。
(三)基于家长
小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然而现实却很不乐观。首先,很多家长排斥小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一方面认为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作用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兴趣班,从而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有时甚至放弃了教师安排的阅读任务。其次,家庭不能给孩子适宜的阅读条件和阅读环境。缺少图书是许多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书可读自然就谈不到阅读,而且有些家庭虽然书架上有很多书,但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并不多。阅读环境也相当重要,可是有一部分家长经常喜欢在家里聚会,有部分家长长时间看电视,还有些家长把孩子关在一个房间里看书,这些都不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二、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原则
(一)自主选择原则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不能仅仅限制在语文教学上,一提到阅读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就认为是对文学读本的阅读,这种认识是非常局限的、狭隘的。独立阅读强调阅读的独立性,也就是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读的文本材料去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读。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学生就能够自觉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内容阅读,过多的限制只会给学生带来负担,导致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适度引导原则
自主选择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因为小学生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而且现在网络、手机信息传播较快,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如果不注意引导,小学生会受各类不健康信息的影响。适度引导就是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兴趣和爱好,推荐一些图书,提供一些读物,订阅一些报刊,让小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到健康优秀的读物,从而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三)个性阅读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独立阅读坚持个性化阅读原则,不论是阅读内容还是阅读方法必须符合学生个性特点,而且独立阅读更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与理解,过多地干预会使阅读偏离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无疑会影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四)深度阅读原则
小学生阅读往往会出现表面化、肤浅的“走马观花式”阅读,这种阅读很容易造成小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要强调深度阅读,首先要能够让学生沉静下来,阅读时要学会专注,要有思考、有问题、有情感;其次要能够让学生根据自我需求进行自主阅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阅讀体验、阅读分享和阅读交流。由此逐渐增强深度阅读的能力,建构学生自己的阅读世界,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阅读训练——教会独立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是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阅读文本,制定详细的阅读步骤,实施合理的阅读方案,采取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行科学的阅读评价,组织完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理解和学习独立阅读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自主独立阅读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中设计利用简单的文言文进行阅读中的笔记方法的训练,对于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要求及时请教字典,并把读音或注释标注在书上;读到精彩的语段,要进行适当的圈划或摘录;读到有自己想法的语段,可以在相应的语段旁进行批注,写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会等。
(二)深度阅读——夯实独立阅读习惯
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形成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习惯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读什么样的圣贤之书,无论明白什么样的人生大道理,无论听到什么样的至理名言,只要没有良好的习惯,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教诲并不能转换成真正的变化,个人不会得到任何发展。无疑,良好的习惯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石,阅读也是如此。当然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就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来培养,只有通过深度阅读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静心体验、积极思考,进而得到美好的阅读体验,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快乐,让阅读的习惯能够深耕于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之中,成为终身学习的坚实保障。
(三)阅读环境——创造独立阅读条件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习惯和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本身要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教室里的图书架,甚至可以在校园休息亭、走廊等处设置报刊架,打造学校随处有书、随处可以看书的阅读环境。其次,家庭同样要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曾看到一段很好的描述:聪明的父母,不会把书堆在书柜里,他们会看似随意地把书放在书桌上、沙发上、餐桌旁,甚至放在厕所的马桶旁。当然还要给孩子提供类别多样的好书,虽然不可能样样爱读,但总会有一类图书让孩子爱上阅读。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独立阅读”,因为独立阅读是人们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独立阅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养成和自我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独立阅读能力培养,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