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明珠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整个社会都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稳步前进着。将网络技术和设备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教育与科技融合的必然结果,每一名实践工作者都应走在研究工作的一线,本文也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1-01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某一行业的结合,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科技设备充分利用,以提高效益,走向创新。自这一理论提出以来,教育事业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高校也开始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尚未构建起完善的教育理论和体系,教学研究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存在,但教师在创新的同时也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保留,将传统与科技巧妙的融合,摒弃落后的,无效的方法。目前,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教育手段有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利用这些手段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也将奔向下一个更高的起点。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善用现代化设备,呈现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与信息设备的交互中,受到深刻教育,获得独特体验。例如,在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时,教师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与运行机制以及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相关内容以图、文、表相结合的形式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中掌握难点[1]。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在课下仔细钻研微课内容,直至领悟。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加灵活,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充满了活力。
二、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作为大学生,应该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眼界来应对未来工作中的重重挑战,教材中的有限内容不应该是他们学习的全部。教师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应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搜集更丰富的教育材料,利用时效性更强的案例,吸引学生讨论。互联网使信息的传递更快速,人们能够实时获取社会中的重要信息,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中整合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例如,在学习“法律基础”时,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行政法、民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但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如果单纯的讲理论,学生不仅听不进去,在记忆知识点时也会困难重重,容易混淆。教师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最近发生的热门法律时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例如,前不久发生在高铁上的“霸坐”事件,去年发生的“昆山宝马男砍人被反杀”事件,“长生疫苗案”等,都可以作为真实、新鲜的教育案例。这些事件被学生们所熟知,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师生共同讨论事件的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普及了法律知识,也使他们意识到了守法的重要性,远离不法行为。教师在呈现案例时,要尽量将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相融合,体现出资料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也体现出了互联网的巨大优势。
三、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凭借有限的课内时间,学习有限的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着力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时空,使教育落实到生活中,实践中,始终伴随学生。互联网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也能够实现实时交谈,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灵活,更具弹性。教师可以打造一个用于师生沟通、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可以是网站、论坛,也可以是博客、群组,不定期的上传一些资料信息,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平时为学生设计的微课也可以上传到其中,学生们在平台上下载、学习,相互之间讨论,与教师一同研讨,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教育。当然,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也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课内外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将使教育成果大大提高,也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如影随形的伴随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一次极大的突破。目前,我国正在对网络化的教育模式展开全面性的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丰富教育材料,延伸教育时空,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停留于原始的理论层面,向前迈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集优秀品质,法律意识和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欧俊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48-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