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是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为我国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以上三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进行了阐述,进而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添砖加瓦。
关键词:互联网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发布的互联网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9.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为我国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为保证我国青年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我国各行业所需要的栋梁之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应当能够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学校发展基本要求、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要求,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法、培养内容进行创新。
一、培养理念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采用恰当的教育实践因素构建以及引导能够个体与群体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从理念层面来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媒介、道德規范呈现形式与传统师生课堂面对面教学、师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相比,其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形式更具"间接性"。传统面对面交流形式被以科学技术手段(例如,微信、公众号、QQ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培养理念层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要树立科技育人理念。要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时注意科学技术媒介使用熟练程度的培养;要能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与具体思想政治实践环境相结合快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教育方法层面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培养理念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要求具体教育方法创新。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递往往采用教师-学生单向传递形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面耳提面命影响下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角色之间的清晰度似乎变得模糊起来。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递不再呈现单一式传输形式,而多采用为"以理服人"的多点传输形式。即在互联网媒介上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形成若干的传输点,会引起其他学生、教师的广泛探讨,并伴随着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而形成更为集中的信息传输点。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通过自身专业素养,在具体实践活动之中以及网络活动之中能够创造并积极引导"信息传输点"的扩大与走向。不断创造与引导信息传输点走向积极、健康状态。具体而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整合、重组并需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继续保持传统教学方法,并对此进行积极革新。能够在课堂之外,从学生身心发展、言谈举止、个人榜样魅力,不断的整合新的教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并运用于互联网虚拟空间之中。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面对面知识传授、一对一师生访谈、利用互联网问卷调查(自己建立或者采用目前已经形成的商业调查问卷)等等。
三、培养内容层面
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为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内容只是将传统的培养内容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呈现。笔者认为,新的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会逐渐促进新的教学内容的不断的整合。例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者教学实践活动,受众相对较少(与互联网信息发布的受众相比),其内容呈现相对较少。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论是从数量、或是从呈现时间相比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其次,培养内容的动态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教学实践活动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单一教师内容的传递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虽然教师与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沟通与交流,但由于人员众多(尤其是大班授课),教师很难对培养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同时,由于课时所限,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所传递的教学内容很难保存。课堂之外只能靠学生记的笔记或者记忆。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往往呈视频、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元一体呈现形式。
综上,伴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法、培养内容层面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努力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