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巴洛克音乐风格时代特征之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成

  【摘要】“巴洛克”是一种文艺风格的总称,是18世纪后人们评论文艺复兴以后至启蒙运动期间,欧洲出现和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在这一时期,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音乐风格受到了挑战,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新音乐”逐渐在非宗教方面得到表现。巴洛克时期在西洋音乐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的意义,在研究巴洛克音乐的同时也应该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历史趋势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决不能孤立地对待。要做到矛盾对立中的动能统一,音乐空间的扩张运动感,以及所产生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对比;时代特征;发展趋势;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018-02
  【本文著录格式】马成.巴洛克音乐风格时代特征之探究[J].北方音乐,2020,03(05):18-19.
  在西方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文化思潮、音乐观念和音乐表现手法的发展变化,音乐风格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因此,人们把音乐风格划分为一个个不同的时期,西方音乐史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巴洛克时代,就是一种特有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时期。巴洛克时代早期与文艺复兴相接,后期同古典主义相连,既是一个宗教仍在起作用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性主义逐渐形成的时代。在这近150年中,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逐渐成熟,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中,给欧洲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科学、艺术、政治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带动了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发展。
  巴洛克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欧洲音乐的发展。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自葡萄牙语baroco,意思是形状不规整的珍珠,来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建筑,具有炫耀财富的含义,当时的建筑运用了大量的贵重材料,形状大都富丽、奢华,颜色明亮,装饰在建筑上给人一种动态、骚乱的感觉。因此巴洛克音乐存在着夸饰和有些不太规律化的特征,形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所特有的时代特征。
  一、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
  (一)巴洛克音乐的前导
  从音乐史的角度分析,巴洛克音乐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大约从1450年左右兴起,结束于1600年。在十五世纪中叶,欧洲大批音乐家效命于勃艮第共同,形成了弗兰德斯学派,又称尼德兰学派,这一学派的建立带来了欧洲音乐的繁荣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绘画、建筑、雕塑、文学等艺术相关领域也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因此,在音乐史上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
  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欧洲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出现了最初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具有一定资产的市民阶级,对世俗音乐的需求也逐渐扩大。宗教体裁的音乐类型,如弥撒、经文歌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音乐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牧歌(madrigal)等世俗音乐体裁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许多牧歌创作大师,如帕莱斯特里纳、拜尔德、蒙特维尔第、加布里埃利等。在十六世纪末,出现了以牧歌为原型的最早的歌剧。
  (二)巴洛克音乐的社会性
  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出现,不仅背后有着社会政治上的激烈变革,而且也有思想革命。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势均力敌,封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相互妥协。君主专制达到巅峰,高度中央集权。这种因势均力敌而出现的妥协,内部是充满矛盾的,随时会产生变动而重新组合;其次,科学持续性的重大发现摇撼宇宙观。如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以日心说否定地心说,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中欧的天体力学产生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无一不在削弱着人们对奇迹和上帝对人类事物作用的信赖;再次,理性主义的确立。
  二、巴洛克音樂的艺术风格
  (一)“对比”贯穿巴洛克音乐
  “对比”是巴洛克音乐最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音调高低的对比、速度快慢的对比(段落快慢、声部间快慢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音色的对比、独奏全奏的对比、独唱合唱的对比等。这些方面的存在构成了系统的巴洛克时期音乐体系,每一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许多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喜欢协奏曲或复协奏曲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有着明显的对比特点,具有织体变换的特点,声部变换也比较复杂,有时会运用单独声部独奏或多个声部轮奏,有时会运用较大的群体声部合奏。
  (二)数字低音增强了巴洛克音乐的表现效果
  在具有强烈对比特征的单声部歌曲中,“伴奏”这一词,事实上就是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通奏低音或数字低音(Basso continuo)。(实质上就是速写记谱系统)在键盘乐器或弹拨乐器(如羽管键琴,管风琴或琉特琴)配合主旋律的低音伴奏中,写在低音符号上面或下面的数字表示和声。为制造出所需要的伴奏效果,伴奏者需要即兴奏出和弦。
  (三)歌剧成为巴洛克音乐的重要声乐体裁
  1600年前后,西方人对音乐的兴趣发生了变化。感到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由几个独立的声部组成的复调音乐过于繁琐复杂,逐渐喜欢能清晰地听到一个好听的曲调、其余声部都起伴奏作用的音乐。这时,一些大型娱乐活动中会上演的短小作品,被用来缓解观众看正剧时的严肃情感,起到轻松气氛的作用。这就是早期的音乐剧,通称为幕间剧(intermedi,意“在中间”),幕间剧的内容通常是有关爱情或是基于经典神话的,包括宣叙调,歌曲和芭蕾——一种由音乐伴奏的,在当时舞台上演出的经过训练的舞蹈形式。   随着幕间剧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它们开始成为娱乐活动中更为重要的部分。最后,成为独立上演的作品,并被称为歌剧(Opera)。因此,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展是朝着好几个方向进行的,乐曲的形式与构造也是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形成了新、旧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并存的情形。由于之前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创作手法已经到达了高峰,进入巴洛克时期后,人们在求新求变的时代精神下,开始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形式加以变化和改良,以求取更强的音乐表现——集独白,对话,布景,动作和连续不断的音乐的戏剧,歌剧由此诞生。
  (四)复调在巴洛克音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在十七世纪,欧洲音乐流行复调写作技巧,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曲式并流传至今,成为了经典的音乐范本。甚至在后来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广为流传,虽然流行主导音乐织体的创作形式,但巴洛克音乐时期的复调写作风格仍然有很高的地位。
  一些崇尚古典传统音乐的作曲家们更是复兴了复调创作技巧,声称自己创作的那些看上去极端叛逆的音乐作品都运用了传统的复调创作技巧,由此能看出复调思维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复调写作技巧的结构比较独立,是由单个的线条重叠、交织形成的,在听觉上不易找到明显的段落区分,给人一种流畅、连贯的感觉。
  三、巴洛克音乐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巴洛克音乐形成了矛盾中的动态统一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音乐能够让对立、不可调的音乐和谐共存,例如将理性风格与神秘风格融合;将平民对贵族阶级的向往和中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向往融合;将天主教中的国际主义与新教中的民主主义融合;将宗教中的正统思想与自由个人思想融合等,这些风格原本是对立、冲突的,但在巴洛克音乐中却得到了融合、统一。在巴洛克音乐中,既能看到耶稣将艺术带入教堂,又看感受到了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对艺术的排斥,一切都显得浮华不实。
  (二)巴洛克时代促使了音乐风格和技术的理性发展
  巴洛克时期的时代性,与它的音乐和同时期的绘画、建筑、雕塑、文学都有相似之处。被认为是具有巨大的构思、辉煌的效果、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命力旺盛的音乐风格。正如音乐史学家劳特所指,“巴罗克时期作曲家都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追求惟妙惟肖的艺术风格,想要强烈的表现出炽热的艺术情感和思想。作曲家们延续着16世纪末的牧歌中已很明显的某些倾向,竭尽全力想要创作出能够表现思想和情感的音乐手段,如愤怒、激烈、恢弘、英雄主义、对高尚的向往等,并通过明显的对比手法来增强艺术效果。”换个角度,从卡拉瓦乔(Caravaggio 1573—1610)的美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具有色彩浓烈的,戏剧性的绘画。
  (三)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发展的高潮奠定了基础
  巴洛克时代对于音乐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欧洲这是一个伟大的音乐时代,犹如文艺复兴式艺术的伟大时代一样,巴洛克音乐大师具有欧洲音乐原创者的地位。
  巴洛克时代,德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风格、形式和传统创造性地集和在一起,创作出大量极具个人特征风格的作品,用自己的创作在德国把巴罗克音乐推向高潮。他创作的受难曲与亨德尔创作的弥撒曲并称为乐坛双璧。
  巴赫还以德国传统风格的音乐为基础,吸收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成份,创作出许多著名的室内乐和管弦乐的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运用了12种不同风格的乐器,采用复调对位形式,充分展现了作曲家的音乐才能。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接触的音乐家,也是十八世纪德国音乐风格的开拓者。被誉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他的成就“体现了一个旧时期音乐发展的终结,他也同时代表了新时代音乐的起点。”
  综上所述,首先,巴洛克音乐是音乐史上从传统音乐到近代音乐的过渡时期,蕴含了多种音乐风格,有着多重变化。音乐由原来完全受教会保护和支配逐渐变成既受教会保护,又受君主、贵族保护。科学技术和意识领域的发展为十二平均律、拉莫的调性体系等奠定了基础。欧洲音乐从此开始从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发展,构建出了较为系统的调性音乐体系;其次,在这一时期,更重视音乐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在风格、语言、结构、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們对音乐的概念越发清晰;再次,文艺复兴的乐曲往往标明的是“可唱或可在各种乐器上演奏”的字样,而从巴洛克时期开始,人们有了自觉的风格意识。从这些种种的迹象更充分证明了本文的论点所在,巴洛克的宇宙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无论是理性主义者还是神秘主义者,两者都把世界看成具有无限复杂动态的结合体。它的时代特征必然激励着渴望追求和探索的人们不断对比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欧洲音乐史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美)唐纳德·杰·格劳特,(美)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5]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刘延立,沈永华,高凌翰(编译).西方音乐漫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7](美)亨德里克·威廉·唐龙,(德)保罗·贝克.音乐简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8]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田文可,陈永.西方音乐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0](英)约翰·拜利.音乐的历史[M].广州:希望出版社,2003.
  [11]谢光云.世界文化史[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12]徐新.西方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857.htm